微信分享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活动分享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活动门票
活动筹备中
售票推广中
活动结束
选择票
门票名称
单价(¥)
截止时间
数量
参会门票(不含餐)
仅邀请
免费
2018-09-09 19:00
已结束
参会门票,不含餐费(会场附近就餐不便,建议购票大会统一餐券)每人限报一次,需经主办方审核通过,关注微信服务号:MustEdu 获取审核通知
门票只能通过使用邀请码获得

退票说明:不支持退票

优惠或邀请码
票价
0
活动背景

  165802094111073.jpeg        

活   动   背   景

Background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的核心推动力,其发展速度远超想象,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中国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核心发展领域的重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承办,以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为主题举办这场大讲堂,旨在促成科学技术界与社会科学界顶级人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任务部署,加速推动中国社会的智能化发展。

        本次的人工智能创新大讲堂设置了15场专题报告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国际竞争新形势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两场主题研讨。模式识别领域的领军人物谭铁牛院士、中国自动控制领域专家郑南宁院士等重量级嘉宾将在首日上午相继带来精彩的主题报告。

        与一般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不同,本次论坛在关注技术问题的同时也聚焦人工智能及其它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本次大讲堂涵盖多领域、多行业的嘉宾阵容,包括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的学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首席科学家,以及哲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在技术研讨的同时,大讲堂将深度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就业结构调整、道德伦理冲突、法律法规完善等问题,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商业世界的共生发展之路。

banner-b.jpeg

日程
2018-09-08
2018-09-09
2018-09-08
09:00 -09:20
开幕式

主持人:俞家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2018-09-08
09:00-09:20

汤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汤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2018-09-08
09:00-09:20

相里斌

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部长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相里斌
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部长
2018-09-08
09:20 -11:50
主旨报告

主持人:俞家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2018-09-08
09:20-10:20

谭铁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谭铁牛
CAAI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09-08
10:40-11:40

陈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8-09-08
14:00 -16:30
特邀报告

主持人:徐波(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所长)

2018-09-08
14:00-14:30

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
2018-09-08
14:30-15:00

贝叶斯深度学习:算法、平台及应用 

报告人:朱军

清华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朱军
清华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
2018-09-08
15:00-15:30

智能化社会的十大哲学挑战

报告人:成素梅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成素梅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
2018-09-08
15:30-16:00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报告人: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2018-09-08
16:00-16:30

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治理

报告人:郭锐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郭锐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18-09-08
16:50 -18:30
主题研讨

主持人:张兆翔(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2018-09-08
16:50-18:30

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论坛嘉宾:李真真、成素梅、胡键、吴飞、郭锐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李真真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所研究员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成素梅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吴飞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郭锐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18-09-09
09:00 -11:50
特邀报告

主持人:刘成林(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副所长)

2018-09-09
09:00-09:30

行人重识别:挑战和最新进展

报告人:田奇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田奇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
2018-09-09
09:30-10:00

互联网视频AI

报告人:王涛

爱奇艺资深科学家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王涛
爱奇艺资深科学家
2018-09-09
10:00-10:30

泛媒体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与发展

报告人:王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中科闻歌创始人、董事长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王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中科闻歌创始人、董事长
2018-09-09
10:50-11:20

智能护理机器人技术发展思考

报告人:陈殿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殿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2018-09-09
11:20-11:50

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前沿技术


报告人:孙富春

清华大学教授,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孙富春
清华大学教授
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8-09-09
14:00 -15:00
特邀报告

主持人:陶建华(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8-09-09
14:00-14:30

金融商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报告人:陈恩红

中国科大教授,计算机学院 副院长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恩红
中国科大教授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2018-09-09
14:30-15:00

类脑计算与仿视网膜超速全时芯片

报告人:黄铁军

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黄铁军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黄铁军
北京大学教授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2018-09-09
15:00 -16:30
主题论坛

主持人:陶建华(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8-09-09
15:00-16:30

国际竞争新形势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论坛嘉宾:黄铁军、陈恩红、孙富春、田奇、王涛、陈殿生

嘉宾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黄铁军
北京大学教授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恩红
中国科大教授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孙富春
清华大学教授
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田奇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王涛
爱奇艺资深科学家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殿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汤涛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汤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汤涛,男,汉族,1962年7月生,湖北省英山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里斌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相里斌
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部长

谭铁牛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谭铁牛
CAAI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谭铁牛,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巴西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副主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研究。

陈霖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 男,1945年11月生,福建福州人。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2年在Science上提出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理论。20多年来在知觉领域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近年来又在Science、PNAS上发表论文,应邀为Visual Cognition的关于拓扑性质知觉理论的专辑撰写“leadpaper”,就“什么是知觉信息基本表达”的知觉研究的根本问题,向半个多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由局部性质到大范围性质”的理论路线提出挑战,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大范围首先的”视知觉拓扑结构和功能层次的理论。先后任“85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求是科技基金会2004年杰出科学家奖。

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

焦李成,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IET西安分会主席、IEEE西安分会奖励委员会主席、IEEE计算智能协会西安分会主席、IEEE GRSS西安分会主席,IEEE TGRS副主编、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首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CCF杰出会员,连续四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社部博士后管委会评议组专家,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陕西省首批“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师德标兵。

焦李成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计算、图像理解与目标识别、深度学习与类脑计算,培养的十余名博士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奖及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研究成果获包括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奖励十余项,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免疫优化计算、学习与识别》、《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理论与应用》、《深度学习、识别与优化》等专著二十余部,五次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励及全国首届三个一百优秀图书奖。所发表的论著被引用超过31322余篇次,H指数为71。

贝叶斯深度学习:算法、平台及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朱军
清华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

朱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2001到2009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CMU做博士后,2011年回清华任教,2015到2018年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基础理论、高效算法及应用研究,在国际重要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担任IEEE TPAMI的副主编和编委、AI编委,担任机器学习国际大会ICML2014地区联合主席, ICML (2014-2018)、NIPS (2013, 2015, 2018)、IJCAI(2015,2017)、AAAI(2016-2018)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获CCF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CCF青年科学家奖、中创软件人才奖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MIT TR35中国区先锋者以及IEEE Intelligent Systems评选的“AI’s 10 to Watch”。

智能化社会的十大哲学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成素梅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

个人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科学哲学创新学科首席专家,《哲学分析》杂志常务副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专著《以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解释语境与实在论》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8),山西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主要从事大国关系和中国发展战略研究;出版了学术著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资本的全球治理》、《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软实力发展战略》、《俄罗斯转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等8部,合著10余部;在巜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世界民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近5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加方略研究”、“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及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北斗办项目、上海市教委文科项目等10项;近年来,先后到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法国、比利时、美国、日本丶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讲学、访问。主要社会兼职: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等。

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治理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郭锐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教育背景哈佛大学法学博士(S.J.D.),法学硕士(LL.M)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学士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法、金融管制、残障法、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治理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人项目(Harvard Law School Project on Disability)研究员

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李真真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所研究员

李真真,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专家,《科学与社会》 常务副主编 ;曾任国际科学理事会(IAC) 科研诚信分委员会成员。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成素梅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

个人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科学哲学创新学科首席专家,《哲学分析》杂志常务副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专著《以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解释语境与实在论》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8),山西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主要从事大国关系和中国发展战略研究;出版了学术著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资本的全球治理》、《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软实力发展战略》、《俄罗斯转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等8部,合著10余部;在巜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世界民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近5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加方略研究”、“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及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北斗办项目、上海市教委文科项目等10项;近年来,先后到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法国、比利时、美国、日本丶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讲学、访问。主要社会兼职: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等。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吴飞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6年、1999年和2002年分别于兰州大学、澳门大学和浙江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跨媒体计算、多媒体分析与检索和统计学习。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1年度)。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两化融合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973课题1项。 在浙江大学新星计划资助下,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前任系主任郁彬(Bin Yu)教授课题组做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SCI期刊Multimedia System副编审(Associate Editor)、SCI期刊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中国工程院子刊) 编委会成员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郭锐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教育背景哈佛大学法学博士(S.J.D.),法学硕士(LL.M)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学士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法、金融管制、残障法、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治理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人项目(Harvard Law School Project on Disability)研究员

行人重识别:挑战和最新进展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田奇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

田奇,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UTSA)教授,于1992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在德雷塞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获得博士学位。田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生物信息学,在以上领域共发表370篇学术论文,包括88篇IEEE/ACM顶级期刊论文和67篇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论文。获得2015年ACM ICMR最佳论文奖、2013年PCM和MMM最佳论文奖等多个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

博士于2017年获得UTSA校长杰出科研奖,2016年UTSA创新奖,2010年Google Faculty Award,2010年ACM Service Award。目前,担任IEEE T-MM,IEEE T-CSVT,ACM TOMM等国际顶级期刊副主编,也是多个国际期刊的客座编辑。

互联网视频AI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王涛
爱奇艺资深科学家

王涛,男,1979年生,湖北荆州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弗莱堡(Freiburg)大学学习。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教会史、德国史、数字史学等方向。

泛媒体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与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王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中科闻歌创始人、董事长

王磊,博士,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中科闻歌创始人、董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Web数据挖掘、社会媒体挖掘。作为项目和技术负责人,承担过多项国家课题项目,多项部委级技术开发项目,参与多个国家级和部委级大数据与智能分析项目顶层规划和总体设计,承担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服务国家级媒体、政府和大型企业等用户单位近200家,相关成果获得王选新闻科技奖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创新奖、公安部科技进步奖等多个行业奖项。2017年创立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累计获得近1亿元风险投资,获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奖。

智能护理机器人技术发展思考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殿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机械工业服务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研究方向为智能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技术研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前沿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孙富春
清华大学教授
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富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主编,《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Mechatronic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JCAS)》副主编或领域主编,国内刊物《中国科学:F辑》和《自动化学报》编委。

金融商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恩红
中国科大教授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陈恩红,博士,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CCF会士。 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6月被聘为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数据库专委会委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合肥分论坛首任主席(2011年)。WWW Journal、IEEE TSMC: System,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KDD、AAAI、ICDM、PAKDD、SDM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全国性学术会议NDBC’2012、CCDM’2014、CNCC’2015等的程序委员会主席等。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联合重点基金项目,以及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以及与诺基亚、阿里巴巴、华为、讯飞的合作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TKDE、TKDD、TMC、TIST、TC和数据挖掘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KDD、WWW、SIGIR、ICDM、NIPS、ECML-PKDD、CIKM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数据挖掘领域顶级会议KDD2008最佳应用论文奖、ICDM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SDM2015最佳论文提名奖等,获201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多次获得中科院优秀导师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指导的博士生获得中科院、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的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中科院院长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优秀奖等。

类脑计算与仿视网膜超速全时芯片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黄铁军
北京大学教授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黄铁军,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与神经形态计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部)秘书长,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工信部)秘书长,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国标委)副组长。发表(含合作)学术论文两百多篇,专著两部,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5项国家标准、4项ISO/IEC标准和3项IEEE标准,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中国电子学会理事(2006-),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2015-),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第一完成人),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第二完成人,2010第四完成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4)和IEEE计算机学会Computing Now奖(2013)。

国际竞争新形势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黄铁军
北京大学教授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黄铁军,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与神经形态计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部)秘书长,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工信部)秘书长,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国标委)副组长。发表(含合作)学术论文两百多篇,专著两部,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5项国家标准、4项ISO/IEC标准和3项IEEE标准,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中国电子学会理事(2006-),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2015-),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第一完成人),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第二完成人,2010第四完成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4)和IEEE计算机学会Computing Now奖(2013)。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恩红
中国科大教授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陈恩红,博士,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CCF会士。 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6月被聘为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数据库专委会委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合肥分论坛首任主席(2011年)。WWW Journal、IEEE TSMC: System,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KDD、AAAI、ICDM、PAKDD、SDM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全国性学术会议NDBC’2012、CCDM’2014、CNCC’2015等的程序委员会主席等。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联合重点基金项目,以及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以及与诺基亚、阿里巴巴、华为、讯飞的合作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TKDE、TKDD、TMC、TIST、TC和数据挖掘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KDD、WWW、SIGIR、ICDM、NIPS、ECML-PKDD、CIKM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数据挖掘领域顶级会议KDD2008最佳应用论文奖、ICDM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SDM2015最佳论文提名奖等,获201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多次获得中科院优秀导师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指导的博士生获得中科院、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的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中科院院长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优秀奖等。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孙富春
清华大学教授
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富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主编,《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Mechatronic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JCAS)》副主编或领域主编,国内刊物《中国科学:F辑》和《自动化学报》编委。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田奇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

田奇,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UTSA)教授,于1992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在德雷塞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获得博士学位。田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生物信息学,在以上领域共发表370篇学术论文,包括88篇IEEE/ACM顶级期刊论文和67篇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论文。获得2015年ACM ICMR最佳论文奖、2013年PCM和MMM最佳论文奖等多个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

博士于2017年获得UTSA校长杰出科研奖,2016年UTSA创新奖,2010年Google Faculty Award,2010年ACM Service Award。目前,担任IEEE T-MM,IEEE T-CSVT,ACM TOMM等国际顶级期刊副主编,也是多个国际期刊的客座编辑。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王涛
爱奇艺资深科学家

王涛,男,1979年生,湖北荆州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弗莱堡(Freiburg)大学学习。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教会史、德国史、数字史学等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社会影响
陈殿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机械工业服务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研究方向为智能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技术研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参会嘉宾
  • 谭铁牛
    CAAI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谭铁牛,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巴西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副主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研究。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霖
    陈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 男,1945年11月生,福建福州人。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2年在Science上提出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理论。20多年来在知觉领域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近年来又在Science、PNAS上发表论文,应邀为Visual Cognition的关于拓扑性质知觉理论的专辑撰写“leadpaper”,就“什么是知觉信息基本表达”的知觉研究的根本问题,向半个多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由局部性质到大范围性质”的理论路线提出挑战,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大范围首先的”视知觉拓扑结构和功能层次的理论。先后任“85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求是科技基金会2004年杰出科学家奖。
  • 徐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院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脑科学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语音信息智能处理和类脑研究。获得国际中文口语信息处理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奖”“王选新闻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指导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标准一个。
  •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

    焦李成,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IET西安分会主席、IEEE西安分会奖励委员会主席、IEEE计算智能协会西安分会主席、IEEE GRSS西安分会主席,IEEE TGRS副主编、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首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CCF杰出会员,连续四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社部博士后管委会评议组专家,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陕西省首批“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师德标兵。

    焦李成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计算、图像理解与目标识别、深度学习与类脑计算,培养的十余名博士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奖及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研究成果获包括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奖励十余项,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免疫优化计算、学习与识别》、《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理论与应用》、《深度学习、识别与优化》等专著二十余部,五次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励及全国首届三个一百优秀图书奖。所发表的论著被引用超过31322余篇次,H指数为71。

  • 朱军
    清华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

    朱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2001到2009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CMU做博士后,2011年回清华任教,2015到2018年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基础理论、高效算法及应用研究,在国际重要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担任IEEE TPAMI的副主编和编委、AI编委,担任机器学习国际大会ICML2014地区联合主席, ICML (2014-2018)、NIPS (2013, 2015, 2018)、IJCAI(2015,2017)、AAAI(2016-2018)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获CCF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CCF青年科学家奖、中创软件人才奖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MIT TR35中国区先锋者以及IEEE Intelligent Systems评选的“AI’s 10 to Watch”。

  •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成素梅
    成素梅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

    个人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科学哲学创新学科首席专家,《哲学分析》杂志常务副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专著《以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解释语境与实在论》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8),山西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

  •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胡键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主要从事大国关系和中国发展战略研究;出版了学术著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资本的全球治理》、《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软实力发展战略》、《俄罗斯转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等8部,合著10余部;在巜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世界民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近5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加方略研究”、“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及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北斗办项目、上海市教委文科项目等10项;近年来,先后到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法国、比利时、美国、日本丶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讲学、访问。主要社会兼职: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等。

  •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锐
    郭锐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教育背景哈佛大学法学博士(S.J.D.),法学硕士(LL.M)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学士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法、金融管制、残障法、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治理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人项目(Harvard Law School Project on Disability)研究员

  •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张兆翔
    张兆翔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张兆翔,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年轻骨干,IEEE高级会员,计算机学会YOCSEF委员,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 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电路与系统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硕博连读,于200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任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兆翔博士一直从事智能视觉监控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进一步聚焦在结合类脑智能和类人学习机制的视觉计算模型,在可用信息建模和基于模型的物体识别问题上开展了系统工作,在面向国家公共安全和智慧城市监管需求的系统平台上取得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近五年来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SCI收录期刊论文50余篇,担任了ICPR、IJCNN、AVSS、PCM等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SCI期刊《Neurocomputing》编委,《IEEE Access》编委,《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客座编委、《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青年编委和TPAMI、TIP、TCSVT、PR等20余个本领域主流期刊的审稿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和“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
  •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所研究员李真真
    李真真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所研究员

    李真真,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专家,《科学与社会》 常务副主编 ;曾任国际科学理事会(IAC) 科研诚信分委员会成员。

  • 吴飞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6年、1999年和2002年分别于兰州大学、澳门大学和浙江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跨媒体计算、多媒体分析与检索和统计学习。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1年度)。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两化融合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973课题1项。 在浙江大学新星计划资助下,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前任系主任郁彬(Bin Yu)教授课题组做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SCI期刊Multimedia System副编审(Associate Editor)、SCI期刊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中国工程院子刊) 编委会成员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 中科院自动化所 研究员、副所长刘成林
    刘成林
    中科院自动化所 研究员、副所长

    刘成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无线电信息工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工业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3月至1999年3月先后在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和日本东京农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日立中央研究所先后任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2005年1月回国,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及在文字识别中的应用。在手写文字识别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并因此获2005年国际文档分析与识别大会IAPR/ICDA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青年科学家奖)。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论文70余篇(包括IEEE T-PAMI上9篇,Pattern Recognition上27篇)。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的副主编,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和Cognitive Computation的编委,国内期刊《自动化学报》副主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模式识别专委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主任,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

  •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田奇
    田奇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

    田奇,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UTSA)教授,于1992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在德雷塞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获得博士学位。田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生物信息学,在以上领域共发表370篇学术论文,包括88篇IEEE/ACM顶级期刊论文和67篇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论文。获得2015年ACM ICMR最佳论文奖、2013年PCM和MMM最佳论文奖等多个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

    博士于2017年获得UTSA校长杰出科研奖,2016年UTSA创新奖,2010年Google Faculty Award,2010年ACM Service Award。目前,担任IEEE T-MM,IEEE T-CSVT,ACM TOMM等国际顶级期刊副主编,也是多个国际期刊的客座编辑。

  • 爱奇艺资深科学家王涛
    王涛
    爱奇艺资深科学家

    王涛,男,1979年生,湖北荆州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弗莱堡(Freiburg)大学学习。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教会史、德国史、数字史学等方向。

  • 王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中科闻歌创始人、董事长

    王磊,博士,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中科闻歌创始人、董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Web数据挖掘、社会媒体挖掘。作为项目和技术负责人,承担过多项国家课题项目,多项部委级技术开发项目,参与多个国家级和部委级大数据与智能分析项目顶层规划和总体设计,承担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服务国家级媒体、政府和大型企业等用户单位近200家,相关成果获得王选新闻科技奖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创新奖、公安部科技进步奖等多个行业奖项。2017年创立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累计获得近1亿元风险投资,获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奖。

  • 陈殿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机械工业服务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研究方向为智能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技术研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 孙富春
    清华大学教授
    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富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主编,《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Mechatronic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JCAS)》副主编或领域主编,国内刊物《中国科学:F辑》和《自动化学报》编委。

  • 陶建华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陶建华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欧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主要研究包括:语音合成与识别、语音编码、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先后负责国家级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并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获奖。目前还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副主任、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秘书长、AAAC学会执行理事等职务。担任Speech Communication期刊Subject Edi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期刊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Journal on Multimodal User Interface 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ynthetic Emotions编委,中国语音学报副主编。

  • 陈恩红
    中国科大教授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陈恩红,博士,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CCF会士。 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6月被聘为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数据库专委会委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合肥分论坛首任主席(2011年)。WWW Journal、IEEE TSMC: System,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KDD、AAAI、ICDM、PAKDD、SDM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全国性学术会议NDBC’2012、CCDM’2014、CNCC’2015等的程序委员会主席等。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联合重点基金项目,以及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以及与诺基亚、阿里巴巴、华为、讯飞的合作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TKDE、TKDD、TMC、TIST、TC和数据挖掘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KDD、WWW、SIGIR、ICDM、NIPS、ECML-PKDD、CIKM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数据挖掘领域顶级会议KDD2008最佳应用论文奖、ICDM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SDM2015最佳论文提名奖等,获201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多次获得中科院优秀导师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指导的博士生获得中科院、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的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中科院院长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优秀奖等。

  • 黄铁军
    北京大学教授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黄铁军,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与神经形态计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部)秘书长,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工信部)秘书长,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国标委)副组长。发表(含合作)学术论文两百多篇,专著两部,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5项国家标准、4项ISO/IEC标准和3项IEEE标准,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中国电子学会理事(2006-),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2015-),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第一完成人),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第二完成人,2010第四完成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4)和IEEE计算机学会Computing Now奖(2013)。

  • 参会指引

    165802094111073.jpeg


    参   会   指   引

    Participation   Guidelines

    时间地点

    时间:9月8日 至 9月9日

    地点:中科院自动化所学术报告厅(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化大厦)


    联系我们

    会务联系王老师 18510866934

    注册联系人:孙老师 18515632857


    会议签到

    时间:9月8日 上午08:00-09:00

    地点:中科院自动化所学术报告厅(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化大厦一层大厅)


    路线

    一、乘火车 

    北京站:乘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换乘地铁13号线,到知春路站A口出来沿知春路向西步行500米到达十字路口,沿中关村东路向北步行300米即到

    北京西站:乘地铁9号线,到国家图书馆站换乘地铁4号线,到海淀黄庄站换乘地铁10号线,到知春里站B口出来沿知春路向东步行400米到达十字路口,沿中关村东路向北步行300米即到

    北京南站:乘地铁4号线,到海淀黄庄站换乘地铁10号线,到知春里站B口出来沿知春路向东步行400米到达十字路口,沿中关村东路向北步行300米即到

    北京北站:乘地铁13号线,到知春路站A口出来沿知春路向西步行500米到达十字路口,沿中关村东路向北步行300米即到

    二、室内乘车

    1:乘601、611、630、634、660、86、109、特19路到白塔庵北公交车站,下站即是

    2:知春路站A口出来沿知春路向西步行500米(知春里站B口出来沿知春路向东步行400米)到达十字路口,沿中关村东路向北步行300米即到

    三、自驾

    北四环至保福寺桥,沿中关村东路向南800米路西即是

    四、机场

    乘中关村线机场巴士到终点,向东步行至中关村东路,向南800米路西即是

       

    17365462711107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