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晚期白血病的小女孩艾米丽,她的白血病细胞被杀光,靠的还是免疫疗法。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晚期黑色素瘤得到有效缓解,靠的是免疫疗法。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项目,也是免疫疗法。2016年,FDA批准了PD-L1单抗Tecentriq (atezolizumab)上市,用于治疗铂类药物化疗后疾病进展或术前/术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12个月内疾病恶化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2017年,FDA批准了CAR-T细胞治疗Kymriah和Yescarta上市,分别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儿童、青少年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25岁以下患者)和治疗在接受至少2种其它治疗方案后无响应或复发的特定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如果你打开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网页,在主页上你一定会看到一行大字:
Immunotherapy is the most promising cancer treatment of our time.
免疫疗法是这个时代最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就是这个时代激发生命韧性的新希望!
佰傲谷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有幸在这个时代,或从研发或从教育或从媒体技术分享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在此,诚邀国内外广大行业同仁参与2020年8月21-22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新型免疫治疗技术高峰论坛暨佰傲谷BioValley第5期生物医药峰会”。大会将广邀600+来自国内外监管单位、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的顶尖专家和参会嘉宾以及广大校友朋友,从免疫治疗五大研究方向(方向一:新抗原和个性化肿瘤疫苗;方向二: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方向三:开发“通用型”同种异体CAR-T疗法;方向四: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方向五: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组合疗法)出发,专注早期发现这一领域共寻研发突破,激发生态韧性!
大会结构
会议亮点
新型免疫治疗领导者开幕致辞
大会主席及致辞江舸,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免疫化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免疫治疗技术展望
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
待更新
待更新
茶歇
二代PD-1抗体和未来肿瘤治疗展望
如何增进目前PD-(L)1抗体疗效拓展适应症是肿瘤免疫领域的焦点
1)二代PD-1抗体研究:2)组合治疗方案 3)肿瘤疫苗展望
王辛中,基石药业CSO
Panel discussion: 免疫治疗潜力靶点和药物立项策略探讨
主持人&召集人:王宾,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王辛中,基石药业CSO;
顾津明,齐鲁制药上海研发中心副总裁;
郭树华,苏州普乐康创始人;
张伟,上海甲贝生物CEO
针对病毒感染的抗体药物开发
1.中和性抗体能是抑制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或者候选药物;
2.针对病毒的抗体筛选技术;
3.抗体片段有望用来开发新的抗病毒候选药物
龚睿,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体工程学科组长
待更新
待更新
待更新
待更新
茶歇
双特异抗体的设计及靶标的选择(案例)
肿瘤免疫治疗历经数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已进入一个瓶颈或反思期。目前面临两大难题:患者获益有限,仅20-30%左右的患者获益;产品同质化严重。而新免疫检查点LAG-3、TIM-3 、STING 、CD47和IDO等疗效没有超越PD1/PD-L1的靶点或项目出现;新免疫激动剂4-1BB、OX40、GITR和ICOS等疗效一般,副作用大。北京比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根据最新PD1/PD-L1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和机制创新开发的新型双功能抗体,具有直接挑战目前上市产品的潜力;且与PD1/PD-L1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胡品良,北京比洋生物创始人
人抗体转基因动物及其专利分析
葛良鹏,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金迈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策略
1.国内外指导原则解读
2.非临床试验设计关键点
3.案例分析
常艳,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
基于非病毒载体的CAR-T细胞药物研究
1.CAR-T细胞药物开发路径
2.非病毒载体CAR-T工艺及质量研究的挑战与探索
3.CAR-T临床转化路径探索
孙艳,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副总裁,药物转化体系总经理
细胞治疗生产工艺中关键设备的选择策略
1. 细胞治疗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及解决方案
2. 细胞治疗生产工艺中关键设备的合规性
3. 细胞治疗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可行性探讨
4. 案例分享
解正刚,Eppendorf中国Bioprocess部门技术专家
茶歇
肿瘤免疫治疗:从CAR-T到微生态药物
张剑冰,慕恩(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
新一代重组溶瘤腺病毒调控炎症/代谢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应用
1.新一代针对实体肿瘤微环境的重组溶瘤腺病毒NJU-A01,调控肿瘤的脂质代谢,同时抑制促肿瘤炎症通路,更有效重建免疫监视。不仅突破了目前溶瘤病毒仅限于免疫调控的局限,而且能有效控制炎症提高病毒治疗的安全性;
2.NJU-A01显著抑制肝癌和乳腺癌生长;减缓肝癌、结直肠癌恶液质的进程;
3.NJU-A01抑制乳腺癌侵袭及远处转移;
魏继武,南京大学 医学院 教授、博导
新型免疫治疗领导者开幕致辞
免疫治疗技术展望
待更新
茶歇
二代PD-1抗体和未来肿瘤治疗展望
如何增进目前PD-(L)1抗体疗效拓展适应症是肿瘤免疫领域的焦点
1)二代PD-1抗体研究:2)组合治疗方案 3)肿瘤疫苗展望
Panel discussion: 免疫治疗潜力靶点和药物立项策略探讨
针对病毒感染的抗体药物开发
1.中和性抗体能是抑制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或者候选药物;
2.针对病毒的抗体筛选技术;
3.抗体片段有望用来开发新的抗病毒候选药物
待更新
待更新
茶歇
双特异抗体的设计及靶标的选择(案例)
肿瘤免疫治疗历经数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已进入一个瓶颈或反思期。目前面临两大难题:患者获益有限,仅20-30%左右的患者获益;产品同质化严重。而新免疫检查点LAG-3、TIM-3 、STING 、CD47和IDO等疗效没有超越PD1/PD-L1的靶点或项目出现;新免疫激动剂4-1BB、OX40、GITR和ICOS等疗效一般,副作用大。北京比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根据最新PD1/PD-L1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和机制创新开发的新型双功能抗体,具有直接挑战目前上市产品的潜力;且与PD1/PD-L1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人抗体转基因动物及其专利分析
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策略
1.国内外指导原则解读
2.非临床试验设计关键点
3.案例分析
基于非病毒载体的CAR-T细胞药物研究
1.CAR-T细胞药物开发路径
2.非病毒载体CAR-T工艺及质量研究的挑战与探索
3.CAR-T临床转化路径探索
细胞治疗生产工艺中关键设备的选择策略
1. 细胞治疗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及解决方案
2. 细胞治疗生产工艺中关键设备的合规性
3. 细胞治疗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可行性探讨
4. 案例分享
茶歇
肿瘤免疫治疗:从CAR-T到微生态药物
新一代重组溶瘤腺病毒调控炎症/代谢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应用
1.新一代针对实体肿瘤微环境的重组溶瘤腺病毒NJU-A01,调控肿瘤的脂质代谢,同时抑制促肿瘤炎症通路,更有效重建免疫监视。不仅突破了目前溶瘤病毒仅限于免疫调控的局限,而且能有效控制炎症提高病毒治疗的安全性;
2.NJU-A01显著抑制肝癌和乳腺癌生长;减缓肝癌、结直肠癌恶液质的进程;
3.NJU-A01抑制乳腺癌侵袭及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