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活动分享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活动介绍

      2020年10月30-31日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将在杭州下沙召开,本次大会预计规模300+人2020年新冠病毒(COVID-19)蔓延全球,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当地时间1月30日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出该组织最高级别警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球科研人员正日以继日的破解新冠病毒的结构,研究治疗药物。

         

      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特邀中国科学院蒋华良院士,中国科学院饶子和院士,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免疫学研究所李斌教授,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俞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陶生策教授,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朱永红博士,爱科百发创始人邬征博士,前沿生物陆荣健高级副总经理和歌礼创始人吴劲梓博士,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鄢慧民研究员, 成都凡诺西创始人刘晓宇博士等抗病毒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将继续关于抗病毒药物开发与您做深刻的对话和交流。


此次高峰论坛亮点

1.    重磅嘉宾:中国科学院饶子和院士,蒋华良院士,周其林院士,岳建民院士,李继承教授出席

2.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博士,鄢慧民博士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

3.    报告主题涵盖新冠病毒,乙肝病毒,HIV 病毒, RSV病毒,丙肝病毒等研究

4.    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李斌教授等出席并分享最前沿研究成果与应用。

5.    汇聚抗病毒研究领域的领军型专家、学者和制药企业专业人士,一起探讨创新药物研究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参会对象

      跨国制药公司董事长/CEO或高级管理层

      创新药企业董事长/CEO ,研发负责人等管理层

      医药基础研究及研发/转化领域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医药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药物研究的相关人员

      国内外医药行业相关组织机构代表

   

 论坛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  瑞博(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成都特威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会会药咖 新药创始人俱乐部 百世传媒 求实药社 药脉通 医药时间

媒体支持:新浪医药 广东医谷 因孚生物 医药地理 前途汇 药事杂谈 Insight数据


活动嘉宾
  • 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子和教授主要从事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的研发。他在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等病毒感染、复制和组装,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能量和代谢物运输、耐药性和细胞壁合成的结构功能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他解析了两个主要抗病毒药物靶点―主蛋白酶和聚合酶的三维结构,为认识病毒复制机制和发展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迄今为止,他已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同行评审论文370余篇,其中包括在Science、Nature、Cell三大科学杂志的主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被引用逾16,800次,H-index为63(查询自Google Scholar)。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所长。
  • 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
    蒋华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华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有机化学学士学位;199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物理化学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药物化学博士学位。 蒋华良长期致力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他通过生物学、化学、数理科学和计算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开展原创药物研究新策略与新方法、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药物靶标调控机制等研究。他发展了一系列靶标发现和药物设计新方法,被国际同行和制药公司广泛应用。他发展了能预测化合物药效的理论计算方法,部分解决了药物设计领域的重大难题。他针对多种重要靶标发现了数十个新结构类型的先导化合物,其中4个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研究,4个新药获临床批件。迄今他在国际学刊上发表论文460余篇,其中通讯或共同通讯论文作者200余篇、综述12篇;合编专著24本,译著2本。申请专利160项,获授权7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6项),实现成果转让4项。 他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目前担任J. Med. Chem.副主编和其他5种国际学刊的编委。曾任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蛋白质科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物大学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院士
    周其林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周其林教授主要研究不对称催化,包括设计合成新型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开发新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生物活性的手性天然和非天然化合物合成;手性药物合成。
  • 中国科学院院士岳建民院士
    岳建民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岳建民教授主要从事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天然先导结构的发现与研究。内容包括新颖结构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新药研究与开发。
  • 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李继承
    李继承
    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
    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中国精准医学学会筹备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理事长、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理事长、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监事长、第十届、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一审、二审评委;中华医学奖一审、终审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主审员、评委。
  •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 所长姜世勃
    姜世勃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 所长
    姜世勃 教授 博导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毕业于第一和第四军医大学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1990年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1990-2010年在纽约血液中心LFK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研究室主任。曾是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客座教授。2010年10月加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抗艾滋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冠状病毒药物及疫苗研究。90年代初发现了第一个高效的抗HIV的C多肽,其发明专利转让给美国药物公司开发出国际上首个抗HIV多肽药物 ─ 恩夫韦肽,因此而开辟了基于病毒融合/进入抑制剂多肽药物的新领域。在此基础上,先后研发出多肽类SARS-CoV、MERS-CoV、2019-nCoV和Pan-CoV融合抑制剂,以及安全有效的抗SARS-CoV和MERS-CoV的候选亚单位疫苗。已在Nature、Science、Cell、Lancet等SCI杂志发表471篇论文(其中21篇是关于COVID-19的研究)。已获24项美国专利和14项中国专利,其中11项已成功转让,多项产品上市。Expertscape网站显示,在“病毒融合蛋白”(http://expertscape.com/ex/viral+fusion+proteins)和“HIV融合抑制剂”(http://expertscape.com/ex/hiv+fusion+inhibitors)两个领域中姜世勃均排名世界第一。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陶生策
    陶生策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清华大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长期从事生物芯片相关研究,构建了全世界第一款肺结核分支杆菌功能蛋白质组芯片。研究方向为生物芯片核心技术研发及肺结核分枝杆菌系统生物学研究。已发表以Nature Biotechnology, PNAS, EMBO J,Science Advances等为代表的科研论文90余篇。获31项专利授权。获得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三五蛋白质机器和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经费支持。并已有多项成果实现转化。
  •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俞飚院士
    俞飚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俞飚教授现任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碳水化合物组织(ICO)中国代表、中国化学会糖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等。 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聚糖和糖缀合物,如:动物糖胺聚糖和细菌胞外聚糖、微生物抗生素、植物和海洋糖苷等的全合成、合成方法学和化学生物学。 俞飚教授长期专注于糖的化学合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他带领的团队发明的以糖基三氟乙酰亚胺酯为给体的糖苷化方法是目前复杂聚糖和糖缀合物合成的通用方法,已被全球近百家实验室成功应用,被称为催化糖苷化的三个里程碑之一;以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为给体的金催化糖苷化方法,实现了其他方法不能实现的特殊糖苷键的构建,被称为俞氏糖苷化反应。此外,还完成了大量复杂天然糖缀合物的全合成;更正了文献中的错误结构;完成了对一类细菌脂多糖O-抗原128聚糖的合成,这是迄今化学合成的线性最长聚糖;对聚糖和糖苷分子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开展了合作研究,阐明了Hoodia皂苷通过激活GPR119受体来控制食欲和治疗糖尿病的机理,研发了糖基化雷公藤内酯作为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等。 相关成果已发表论文近300篇;获授权专利24件,实施专利7件。担任Adv. Carbohydr. Chem. Biochem.等7个专业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及Chin. J. Chem.(中国化学)副主编。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自然科学牡丹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礼来杰出科研奖、张树政糖科学奖杰出成就奖、洪堡研究奖、惠斯勒糖化学奖等荣誉。
  • 大会主席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科研副所长李斌
    李斌
    大会主席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科研副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二级研究员、余㵑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免疫学杰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科研副所长&课题组长;普米斯生物联合创始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姑苏领军人才;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免疫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上海生物医药分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免疫调节、 FOXP3+Treg、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移植免疫、抗感染免疫及免疫代谢等 承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项) 、中美及中波国际合作项目等; 2009年回国以来,在国际学术刊物如IMMUNITY、PNAS、NAT COMMS、J BIOL CHEM、J IMMUNOL、J VIROL、PLOS Pathogens等发表通讯及共同通讯作者40余篇。
  • 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 首席执行官邬征
    邬征
    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 首席执行官
    邬征博士是爱科百发生物医药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邬博士具有20年新药研发经验,是全球抗病毒新药研发的领导者。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抗病毒、抗肿瘤、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及上市申请,获得专利13项,成功递交4项新药临床申请(IND)和2项新药上市申请(NDA),其中2个新药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邬博士曾在美国先灵葆雅研究院工作,任资深科学家,从事抗病毒抗肿瘤新药基础研究,后加入美国ICN制药公司(现改名为Valeant Pharmaceutical),是其新药研究院创始科学家之一。其间ICN新药研究院以Ribapharma名义在纽约证交所八亿美金上市(NYSE: RNA)。邬博士是临床前研发和转化医学总监,商业开发委员会成员及公司科学顾问。邬博士2008年加入罗氏,协助建立罗氏中国研发中心,作为生物部及病毒部创始人,领导抗病毒、抗肿瘤及糖尿病药物研发,是罗氏全球新药研发技术领导团队成员。 邬博士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邬博士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曾是国际著名的抗感染抗病毒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编委,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客座教授,SDDA新药研发协会理事会主席,百华协会成员。 Dr.
  • 歌礼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吴劲梓
    吴劲梓
    歌礼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吴劲梓博士,歌礼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于2013年4月创办歌礼。歌礼是一家拥有两个上市产品的研发驱动型创新生物科技公司。2018年8月,在吴博士带领下,歌礼(1672.HK)成为香港交易所全球首家成功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融资4亿美元。在吴博士的领导下,歌礼已发展成为一体化平台型公司,涵盖了从新药发现和开发直到生产和商业化的完整价值链。吴博士领衔开发的第一个丙肝创新药戈诺卫已于2018年6月获批上市并由150余人的专业团队进行推广和销售,第二个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丙肝创新药拉维达韦已于2018年8月获得新药上市申请受理,预计于2020年第三季度获批上市。在吴博士带领下,歌礼致力于开发抗病毒、脂肪性肝炎、肿瘤相关创新药,满足国内外患者需求。 吴博士拥有超过20年在跨国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的新药研发、GMP生产和商业化的经验。创立歌礼前,吴博士曾担任美国葛兰素史克(GSK)研发部门的副总裁。他还曾先后在美国诺华(Novartis)、美国安进(Amgen)/Immunex和加拿大Ambrilia等制药公司研发部门担任高级科学家、副总裁等职位。吴博士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得癌症生物学博士学位。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研究员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周溪
    周溪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研究员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研究员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鄢慧民
    鄢慧民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鄢慧民,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8-2002年在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医学院病理学系任Research Associate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受聘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任研究员,学科组长(PI),组建黏膜免疫学科组。2010-2014任研究所分子病毒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2014-2019任研究所病毒病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湖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2018-),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2013-),中国病毒学(Virologica Sinica)杂志编委 (2017-),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China)中国专利审查技术专家(2017.11-)。
  •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陆荣健
    陆荣健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
    南开大学有机化学博士,东北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弗雷德里克癌症研发中心高级博士后。历任Tibotec Inc.科学家;Trimeris Inc.研究调查员、高级科学家;Sequoia Pharmaceuticals Inc.首席研究调查员、化学部负责人。参与了包括T-20(Fuseon)和Darunavir在内的多个抗艾滋病新药的成功开发上市。
  • 罗氏制药上海创新中心免疫/感染/眼科方向的转化医学项目负责人朱永红
    朱永红
    罗氏制药上海创新中心免疫/感染/眼科方向的转化医学项目负责人
    朱永红博士是一位"立足上海面向世界" 的熟悉多个治疗领域的新药早期临床研发科学家。现为罗氏制药上海创新中心免疫/感染/眼科方向的转化医学项目负责人,领导这些治疗领域的全球早期临床研究(1/2期临床试验)项目并兼任医学负责人,目前专注于免疫调节剂及联合治疗的临床开发及新型平台试验设计。此前他在中国的独角兽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医学团队负责人,在那里组建了一个包括临床科学、临床药理、统计/数据管理、医学写作和药物安全的临床医学研发团队; 代表了复宏汉霖与CDE达成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NDA的滚动递交协议;设计了类风湿关节炎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三期临床试验; 还推动了用免疫检测点抗体用于非肿瘤领域适应症的pre-IND咨询。 在此之前他是武田制药在美国芝加哥全球研发中心的高级医学总监。 他还在基因泰克的免疫学/感染学/眼科学(简称I2O) 的晚期临床研发部门担任资深临床科学家及罗氏制药-Palo Alto担任生物标志物和实验医学负责人。此外, 他还有在临床前方面的转化生物学 (Sunesis公司) 和早期新药研究(Osel公司) 的经历。 朱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 是中国第一批七年制医学毕业生。后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医牙学院,获微生物和免疫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制药界在 DNAX (现属默沙东旧金山分部)的研发部完成工业博士后培训。 他在南京鼓楼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了临床培训及行过医。
  • 成都凡诺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创始人刘晓宇
    刘晓宇
    成都凡诺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创始人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从事肝病药物研发。20多年国外药物研发、管理经验,曾担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家评委、科技部国际合作基金专家评委、中国药理毒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CSCO)理事,中山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等。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柳红
    柳红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后留所工作。分别于2002年、2005年在美国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at Galveston进行访问学习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药物化学、药物设计研究和化学生物学。近年来紧扣“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这条主线,构建了“有机合成新方法促进药物发现”新药研究技术体系,主要针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代谢疾病以及老年性痴呆等重大疾病进行新药创制研究,发现了一批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候选化合物,有多个化合物正在进行全面的临床前研究。围绕药物分子的优势骨架,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原始创新、高效的合成方法体系,构建了多样性“优势骨架杂环库”。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强
    周强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是最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手段。借助该技术无需通过结晶即可以得到生物大分子接近生理状态的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信息。膜运输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膜蛋白,用来介导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跨膜传递。其结构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科研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价值。周强博士以细胞内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在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受体ACE2复合物、人源异源多聚体氨基酸转运蛋白、真核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人源质膜钙离子ATP酶、尼曼-皮克病与埃博拉受体NPC1等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或者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2020年,通讯作者;2018年,共同通讯作者)、Nature(2019年,通讯作者)、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年,通讯作者)、Science Advances (2020年,通讯作者)、Cell(2016年,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为揭示这些蛋白或者复合物的工作机制提供了结构基础。
  • 活动日程
    2020-10-30
    更多日期
    2015-12-04
    2020-10-30
    08:00 ~ 09:00

    参会人员及嘉宾签到

    09:00 ~ 09:05

    主办方致开幕词

    09:05 ~ 09:20

    领导致辞

    09:20 ~ 10:05

    新冠病毒主要药靶蛋白结构研究

    报告人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10:05 ~ 10:20

    茶歇

    10:20 ~ 10:55

    通用冠状病毒融合抑制剂-抗击新发与再现冠状病毒疫情

    报告人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姜世勃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 所长
    10:55 ~ 11:30

    新冠B细胞免疫的系统研究:基于蛋白质芯片及高通量表位解析技术

    报告人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陶生策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11:30 ~ 13:10

    午餐午休

    13:10 ~ 13:4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联合治疗的新药作用机制及创新性临床试验设计 

    报告人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朱永红
    罗氏制药上海创新中心免疫/感染/眼科方向的转化医学项目负责人
    13:45 ~ 14:20

     从冠状病毒爆发到抗病毒药物的发现

    报告人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邬征
    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 首席执行官
    14:20 ~ 14:50

    呼吸道黏膜免疫及呼吸道病毒黏膜疫苗研发

    报告人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鄢慧民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14:50 ~ 15:05

    茶歇

    15:05 ~ 16:05

    圆桌讨论5.png

    18:10 ~ 20:10

    欢迎晚宴(邀请制)

    参会人员及嘉宾签到

    主办方致开幕词

    领导致辞

    新冠病毒主要药靶蛋白结构研究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子和教授主要从事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的研发。他在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等病毒感染、复制和组装,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能量和代谢物运输、耐药性和细胞壁合成的结构功能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他解析了两个主要抗病毒药物靶点―主蛋白酶和聚合酶的三维结构,为认识病毒复制机制和发展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迄今为止,他已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同行评审论文370余篇,其中包括在Science、Nature、Cell三大科学杂志的主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被引用逾16,800次,H-index为63(查询自Google Scholar)。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所长。

    茶歇

    通用冠状病毒融合抑制剂-抗击新发与再现冠状病毒疫情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姜世勃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 所长
    姜世勃 教授 博导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毕业于第一和第四军医大学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1990年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1990-2010年在纽约血液中心LFK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研究室主任。曾是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客座教授。2010年10月加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抗艾滋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冠状病毒药物及疫苗研究。90年代初发现了第一个高效的抗HIV的C多肽,其发明专利转让给美国药物公司开发出国际上首个抗HIV多肽药物 ─ 恩夫韦肽,因此而开辟了基于病毒融合/进入抑制剂多肽药物的新领域。在此基础上,先后研发出多肽类SARS-CoV、MERS-CoV、2019-nCoV和Pan-CoV融合抑制剂,以及安全有效的抗SARS-CoV和MERS-CoV的候选亚单位疫苗。已在Nature、Science、Cell、Lancet等SCI杂志发表471篇论文(其中21篇是关于COVID-19的研究)。已获24项美国专利和14项中国专利,其中11项已成功转让,多项产品上市。Expertscape网站显示,在“病毒融合蛋白”(http://expertscape.com/ex/viral+fusion+proteins)和“HIV融合抑制剂”(http://expertscape.com/ex/hiv+fusion+inhibitors)两个领域中姜世勃均排名世界第一。

    新冠B细胞免疫的系统研究:基于蛋白质芯片及高通量表位解析技术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陶生策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清华大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长期从事生物芯片相关研究,构建了全世界第一款肺结核分支杆菌功能蛋白质组芯片。研究方向为生物芯片核心技术研发及肺结核分枝杆菌系统生物学研究。已发表以Nature Biotechnology, PNAS, EMBO J,Science Advances等为代表的科研论文90余篇。获31项专利授权。获得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三五蛋白质机器和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经费支持。并已有多项成果实现转化。

    午餐午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联合治疗的新药作用机制及创新性临床试验设计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朱永红
    罗氏制药上海创新中心免疫/感染/眼科方向的转化医学项目负责人
    朱永红博士是一位"立足上海面向世界" 的熟悉多个治疗领域的新药早期临床研发科学家。现为罗氏制药上海创新中心免疫/感染/眼科方向的转化医学项目负责人,领导这些治疗领域的全球早期临床研究(1/2期临床试验)项目并兼任医学负责人,目前专注于免疫调节剂及联合治疗的临床开发及新型平台试验设计。此前他在中国的独角兽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医学团队负责人,在那里组建了一个包括临床科学、临床药理、统计/数据管理、医学写作和药物安全的临床医学研发团队; 代表了复宏汉霖与CDE达成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NDA的滚动递交协议;设计了类风湿关节炎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三期临床试验; 还推动了用免疫检测点抗体用于非肿瘤领域适应症的pre-IND咨询。 在此之前他是武田制药在美国芝加哥全球研发中心的高级医学总监。 他还在基因泰克的免疫学/感染学/眼科学(简称I2O) 的晚期临床研发部门担任资深临床科学家及罗氏制药-Palo Alto担任生物标志物和实验医学负责人。此外, 他还有在临床前方面的转化生物学 (Sunesis公司) 和早期新药研究(Osel公司) 的经历。 朱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 是中国第一批七年制医学毕业生。后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医牙学院,获微生物和免疫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制药界在 DNAX (现属默沙东旧金山分部)的研发部完成工业博士后培训。 他在南京鼓楼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了临床培训及行过医。

     从冠状病毒爆发到抗病毒药物的发现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邬征
    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 首席执行官
    邬征博士是爱科百发生物医药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邬博士具有20年新药研发经验,是全球抗病毒新药研发的领导者。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抗病毒、抗肿瘤、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及上市申请,获得专利13项,成功递交4项新药临床申请(IND)和2项新药上市申请(NDA),其中2个新药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邬博士曾在美国先灵葆雅研究院工作,任资深科学家,从事抗病毒抗肿瘤新药基础研究,后加入美国ICN制药公司(现改名为Valeant Pharmaceutical),是其新药研究院创始科学家之一。其间ICN新药研究院以Ribapharma名义在纽约证交所八亿美金上市(NYSE: RNA)。邬博士是临床前研发和转化医学总监,商业开发委员会成员及公司科学顾问。邬博士2008年加入罗氏,协助建立罗氏中国研发中心,作为生物部及病毒部创始人,领导抗病毒、抗肿瘤及糖尿病药物研发,是罗氏全球新药研发技术领导团队成员。 邬博士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邬博士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曾是国际著名的抗感染抗病毒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编委,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客座教授,SDDA新药研发协会理事会主席,百华协会成员。 Dr.

    呼吸道黏膜免疫及呼吸道病毒黏膜疫苗研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鄢慧民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鄢慧民,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8-2002年在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医学院病理学系任Research Associate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受聘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任研究员,学科组长(PI),组建黏膜免疫学科组。2010-2014任研究所分子病毒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2014-2019任研究所病毒病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湖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2018-),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2013-),中国病毒学(Virologica Sinica)杂志编委 (2017-),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China)中国专利审查技术专家(2017.11-)。

    茶歇

    圆桌讨论5.png

    欢迎晚宴(邀请制)

    活动门票
    活动筹备中
    售票推广中
    活动结束
    选择票
    门票名称
    单价(¥)
    截止时间
    数量
    论坛票价(早鸟票)
    2,000
    2020-10-27 00:00
    已结束
    *需在10月15日之前完成注册和缴费
    您所缴纳的费用包括大会的入场券、茶歇、午餐、会议手册费用,交通费 和住宿费需要自己承担。
    学生票
    500
    2020-10-30 22:30
    已售罄
    现场报名
    2,200
    2020-10-30 22:30
    已售罄
    优惠或邀请码
    票价
    0
    大会资讯
    往届回顾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2020年第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
    往届嘉宾
  • 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院士
    马大为院士
    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和Mayo Clinic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部进行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美国化学会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副主编,Nat. Prod. Rep., Adv. Syn. Catal.,Chem. Asia J., 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 等国际杂志的顾问编委等职务。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学导向的有机合成,药物化学。曾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排名第三; 2007,排名第一)。获得的其它奖励和荣誉包括: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1998),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8),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 (1999),施维亚青年药物化学家奖 (1999),明治乳业生命科学杰出奖 (1999),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2000), 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1),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 (2005),礼来科研成就奖 (2006),药明康德生命化学一等奖 (2007),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2008), 上海市科技精英 (2009), ACS Cope scholar award (2018) , 未来科学大奖之“物质科学奖”(2018) 等。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
    周其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博士生导师,2018年未来科技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
    丁奎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手性催化合成等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在手性催化剂理性设计和偶然发现研究方面的做出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 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张绪穆
    张绪穆
    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终身讲座教授,200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Arthur C. Cope Scholar 奖,是第一位荣获此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其发展的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Zhang enynecycloisomerization)成为少有的以中国人名命名的人名反应之一。

  • 泰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彦涛
    张彦涛
    泰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所长,教授范青华
    范青华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所长,教授

    范青华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机化学专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党委书记,研究员胡金波
    胡金波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党委书记,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  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氟化学奖 ,2012  年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永贵
    周永贵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昂
    李昂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许建和
    许建和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现任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羰基合成与选择性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和生物加工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杨立荣
    杨立荣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973首席科学家、863主题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精细化工专业(1984);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2003)。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地方联合“工业生物催化”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工业及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制药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药学部副总裁刘波
    刘波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药学部副总裁
  • 默沙东工艺化学研究部执行总监谭鲁石
    谭鲁石
    默沙东工艺化学研究部执行总监
  • 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药学部门负责人, 高级总监魏恒旭
    魏恒旭
    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药学部门负责人, 高级总监

    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药学部门负责人,高级总监。

  • 浙江瑞博制药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郭振荣
    郭振荣
    浙江瑞博制药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

    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有机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并获美国菲尔莱狄更斯大学(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的工商行政管理硕士(MBA)学位。回国前任美国百时美施贵宝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研发经理和资深研究员。 郭振荣博士在美国和加拿大从事有机合成和新药研发近30年,具有丰富的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及管理经验。在一流的化学或制药期刊上发表了26篇论文。在美国和中国共获得29项专利。工作经历包括临床前、一期至三期的新药研发,新药在美国、欧盟申报注册 (IND和NDA),是工艺研发、工艺设计、工艺优化,工艺验证、质量研究、中试放大、商业化生产、注册申报方面的资深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抗肿瘤,抗糖尿病,及抗老年痴呆等领域的新药研发及工业化生产。在抗肿瘤和糖尿病等大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有重大成果。领导并参与了十个新药的研发和生产, 其中二个抗肿瘤和治疗II型糖尿病新药分别于2007年和2014年在美国及其它市场上市。精通新药和防制药研发、质量、国内外注册(欧美、日本、WHO、中国)、国内、外官方审计(美国FDA、欧盟、日本PMDA、WHO、中国)、以及与国际大型制药公司的CDMO/CRO业务。多次领导、组织和带领团队通过了美国FDA、欧盟、世界卫生组织(WHO)、日本PMDA、和CFDA 的 GMP现场审查。承担了多项国家新药重大专项及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

  •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吴杰
    吴杰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流动合成和光合成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第一次发明了停留毛细管反应器,并将其应用于利用天然气体合成高附加值化合物的研发中。

  •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二届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暨抗病毒药物开发)的关注购票和参会相关事宜,请与以下工作人员联系,谢谢!


            再次感谢您对本次会议的支持!


      张老师:13706578052(微信同号)

      betty.zhang@raybowpharma.com

      徐小姐:13706576318(微信同号)

                                                        cecilia.xu@raybowphar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