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二十年前,生产工艺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平台化生产工艺是许多类型生物药物追求的标准。近十年来,以更好的细胞培养基、更好的细胞系工程、连续灌注、膜分离、集成的上游和下游工艺等为主导,生物医药行业在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平台化”已经成为常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随着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的需求,人们正在寻求工艺强化,以实现高产、灵活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而连续生物制造(CM)通过潜在地提高产品质量、工艺稳定性和整体盈利能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生物制药生产行业的整体变化。
2011年,美国FDA的战略计划指出,确认连续工艺在开发和生产方面具有优势,鼓励生物制品的连续生产,产物质量可使用QbD进行优化。未来十年,智能生物制造将脱颖而出,将连续色谱、自动化、PAT、小型化、工艺强化、机器学习、数字孪生、数据分析等相结合。
2022年11月17-18日(周四、周五),由中国微生物学会指导,华东理工大学、佰傲谷BioValley主办,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支持的BioONE 2022第四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将在上海举办。作为生物工艺的行业标杆会议之一,第四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以“技术追新,跃变在途”为大会主旨,在抗体药物、细胞基因产品的工艺开发和强化的基础上,还将聚焦大规模生产、连续工艺、智能制造等领域,带您踏上探索技术创新的旅程,推动下一代生物药生产工艺的发展进程!
大会信息
大会名称:Bio-ONE 2022第四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
大会主题:技术追新·跃变在途
大会时间:2022年11月17-18日(周四、周五)
大会地点:中国·上海
指导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
主办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佰傲谷BioValley
支持单位: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
大会亮点
主持人:郭美锦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首席专家
主办单位致辞
主办单位致辞
比肩抗体的潜力巨星:核酸适配体药物如何焕发新生
工程生物学与活菌诊疗
茶歇
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检查思考
丁力承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 药品检查员
生物制药商业生产的下一个拐点
Panel:中国医药行业的下一城—打破昨天,把握今天,洞悉未来
主持人:周新华 IBT 联合创始人
讨论嘉宾:
冯 辉 君实生物 COO
王华茂 科济药业 COO
朱芳芳 血霁生物 创始人
王立军 嘉因生物 CTO
吴一飞 引加生物 董事长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工艺开发:质量与速度的考量
赛默飞PAT技术在生物制药上的应用
一种双特异性抗体相关杂质的表征,纯化及产生原因分析
茶歇
高通量自动化平台加速药物发现和细胞株开发
定点整合技术在抗体工程和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冻干制剂的开发
抗体药商业化过程中的层析填料选型要点
创新纳米抗体药物的下游工艺开发策略
茶歇
无菌附录一:使用快速内毒素检查法改进注射用水系统中的细菌生物膜检测
双抗纯化工艺开发策略
基因编辑在UCAR-T功能化改造中的潜力
攻克实体肿瘤新方案--TIL疗法的GMP工艺开发服务
iPSC衍生细胞产品开发中全悬浮自动化工艺和特殊质控方法的开发
茶歇
基于生物反应器平台的MSCs生产工艺开发
mRNA药物CMC开发总结与几点思考
生物药从IND到上市——质到量的转换
大型工艺自动化工程方法论
抗体偶联药物的工艺放大与生产策略
茶歇
生物反应器及上下游系统的自控设计及规划
细胞治疗药物大规模生产的GMP合规要点
新一代蛋白药物细胞株开发的挑战与策略
在线过程分析技术在抗体类生物制造过程的应用
茶歇
细胞培养工艺开发与升级指南-案例分享
Panel:上游工艺开发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郭美锦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讨论嘉宾:
段旭杰 濒湖生物 CTO
刘大有 安歌生物 CEO
陶维红 柏全生物 首席研发运营官
杨建国 华润生物 首席战略官
午餐
强化工艺与灌流工艺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双特异性抗体工艺开发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生物反应器缩小模型的建立
茶歇
一种上游细胞培养的一次性应用方案
“寒冬下”细胞培养工艺开发的思考
PAT技术在细胞高密度培养工艺开发的应用——以在线拉曼技术为例
连续制造技术在单抗药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关键考量
仿生亲和纯化技术现状与趋势
茶歇
双/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分析开发和质量控制
数据可靠性在质量控制的应用
午餐
ADC药物制剂工艺开发要点及工艺放大实践
在位自动层析柱在单抗行业的应用
生物药制剂生产中的微粒分析及控制
茶歇
人工智能在抗体工艺开发中的应用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在复杂抗体纯化中的应用
自体CAR-T细胞生产工艺开发和质控策略
mRNA疫苗商业化产线设计原理
茶歇
革新工艺——T细胞免疫疗法
小RNA药物研发及规模化生产挑战
午餐
溶瘤病毒:变抗病毒免疫为抗肿瘤
基因治疗药物产业化的挑战和技术策略
细胞基因治疗产品病毒安全检测原则与趋势
茶歇
体外基因编辑产品工艺开发
AAV生产工艺关键要素分析
后临床时代的CAR-T产品开发策略与“去中心化”生产模式
生物制药:从工业大数据到智能制造
连续化抗体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
茶歇
生物反应器放大准则与PAT技术工艺放大中的应用
Panel:生物制药的商业化生产和智能制造趋势
讨论嘉宾:
瞿海斌 浙江大学 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所长
谢 晋 甲贝医药副总裁
徐学杰 传奇生物 生产总监
午餐
从核心生物工艺到反应器的系统设计
生物车间的工程建设和国产化装备应用
茶歇
生物制药技术转移法规和案例
丁恩峰 资深制药人
不锈钢系统在单抗药物产业化应用中的经验及启示
药企 生物药生产负责人
主办单位致辞
主办单位致辞
比肩抗体的潜力巨星:核酸适配体药物如何焕发新生
工程生物学与活菌诊疗
茶歇
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检查思考
生物制药商业生产的下一个拐点
Panel:中国医药行业的下一城—打破昨天,把握今天,洞悉未来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工艺开发:质量与速度的考量
赛默飞PAT技术在生物制药上的应用
一种双特异性抗体相关杂质的表征,纯化及产生原因分析
茶歇
高通量自动化平台加速药物发现和细胞株开发
定点整合技术在抗体工程和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冻干制剂的开发
抗体药商业化过程中的层析填料选型要点
创新纳米抗体药物的下游工艺开发策略
茶歇
无菌附录一:使用快速内毒素检查法改进注射用水系统中的细菌生物膜检测
双抗纯化工艺开发策略
基因编辑在UCAR-T功能化改造中的潜力
攻克实体肿瘤新方案--TIL疗法的GMP工艺开发服务
iPSC衍生细胞产品开发中全悬浮自动化工艺和特殊质控方法的开发
茶歇
基于生物反应器平台的MSCs生产工艺开发
mRNA药物CMC开发总结与几点思考
生物药从IND到上市——质到量的转换
大型工艺自动化工程方法论
抗体偶联药物的工艺放大与生产策略
茶歇
生物反应器及上下游系统的自控设计及规划
细胞治疗药物大规模生产的GMP合规要点
新一代蛋白药物细胞株开发的挑战与策略
在线过程分析技术在抗体类生物制造过程的应用
茶歇
细胞培养工艺开发与升级指南-案例分享
Panel:上游工艺开发未来的发展趋势
午餐
强化工艺与灌流工艺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双特异性抗体工艺开发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生物反应器缩小模型的建立
茶歇
一种上游细胞培养的一次性应用方案
“寒冬下”细胞培养工艺开发的思考
PAT技术在细胞高密度培养工艺开发的应用——以在线拉曼技术为例
连续制造技术在单抗药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关键考量
仿生亲和纯化技术现状与趋势
茶歇
双/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分析开发和质量控制
数据可靠性在质量控制的应用
午餐
ADC药物制剂工艺开发要点及工艺放大实践
在位自动层析柱在单抗行业的应用
生物药制剂生产中的微粒分析及控制
茶歇
人工智能在抗体工艺开发中的应用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在复杂抗体纯化中的应用
自体CAR-T细胞生产工艺开发和质控策略
mRNA疫苗商业化产线设计原理
茶歇
革新工艺——T细胞免疫疗法
小RNA药物研发及规模化生产挑战
午餐
溶瘤病毒:变抗病毒免疫为抗肿瘤
基因治疗药物产业化的挑战和技术策略
细胞基因治疗产品病毒安全检测原则与趋势
茶歇
体外基因编辑产品工艺开发
AAV生产工艺关键要素分析
后临床时代的CAR-T产品开发策略与“去中心化”生产模式
生物制药:从工业大数据到智能制造
连续化抗体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
茶歇
生物反应器放大准则与PAT技术工艺放大中的应用
Panel:生物制药的商业化生产和智能制造趋势
午餐
从核心生物工艺到反应器的系统设计
生物车间的工程建设和国产化装备应用
茶歇
生物制药技术转移法规和案例
不锈钢系统在单抗药物产业化应用中的经验及启示
大会现场精彩视频
专家采访
庄英萍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原院长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中心(上海)主任
叶邦策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
朱芳芳
血霁生物
创始人
赵瑞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
珐成浩鑫自动化和合规部总监
孙亮
安及义
工艺自动化负责人
张长风
上海医药集团
生物治疗质量与注册总监
刘大有
安歌生物
CEO
萧君言
中国抗体制药
CMC总监
张宏宇
栈源生物
CEO
张佩琢
吉玛基因
董事长
孙亮
安及义
工艺自动化负责人
2022第四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为您提供高性价比及定制化的赞助方案,如果您希望在2022年有新品推广计划,或者您希望近距接触药企决策人,那您绝对不能错过我们的大会!
定制参展/学术交流/参会报名/媒体合作请联系:
联系人:Abby
手 机:18217659261(微信同号)
邮 箱:xiaolang.jiang@biovalleyclub.com
赞助席位有限!明星展位不多!赶快联系我们吧!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徐汇、奉贤和金山三个校区, 学校设有16个学院,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校友中2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和骨干。
往届嘉宾阵容(Bio-ONE2021 部分)
往届会议规模
【技术追新,跃变在途】
2022第四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