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
2023弹药安全技术大会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活动详情

 

弹药安全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深入研讨国内外弹药安全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促进我国弹药安全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弹药安全技术创新发展与能力提升,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航空弹药研究院和中国兵工学会拟定于2023年9月13日-15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富力万达嘉华酒店(中兴大道 158 号)举办“2023弹药安全技术大会”。现竭诚邀请各相关专业院校、企业、研究院/所的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会。


commonModule.ImportantDate
重要日期 重要日期
会议开始时间
2023-09-13
注册截止时间
2023-09-15
摘要提交开始
2023-05-06
摘要提交截止
2023-08-30
全文提交开始
2023-05-06
全文提交截止
2023-08-30
活动日程
2023-09-13
2023-09-14
2023-09-15
2023-09-13
08:00-21:30

注册报到


2023-09-14
08:30-18:00

大会报告

2023-09-15
08:30-12:00

分论坛报告


注册报到


大会报告

分论坛报告


报告人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总研究师肖川
    肖川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总研究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研究师、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火炸药、爆炸物理、弹药战斗部、毁伤试验与效能评估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和基础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20余项重大科研任务,获得工信部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9项,授权发明专利4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中国兵工学会火炸药、弹药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含能材料》、《火炸药学报》、《Defence Technology》等期刊的编委会委员等。

  •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辉
    黄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首席专家。曾先后任中物院三所所长、院长助理和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含能材料、高性能炸药及安全弹药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完成国防973和基础科研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及型号研制等多项重点攻关任务。以第1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28件,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中物院杰出专家等称号。

  • 教授冯长根
    冯长根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安全生产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冯长根教授长期从事工程科技,涉及燃烧、爆炸及其安全技术等,在热爆炸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提出了完整 的近代热爆炸理论,学术论文被引用160篇次,于1988年出版专著《热爆炸理论》,获新闻出版署部级"全国 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在小尺寸拐角装药的延迟爆轰、弯曲装药的爆速亏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把这一技术用于解决中国自主设计的高膛压、高初速、大口径火炮扼制膛炸事故的研究中,使火炮点火管传火速度由原来的200-300米/秒提高到7200米/秒,极大地增加了点火同步性及由于消除了点火不同步性和压力波 而带来的安全性,国防和社会效益巨大。在热点火研究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系统地提出了热点火理 论,使中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专著《热点火理论》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在 非线性化学研究中,不仅建成了控制精度要求极高的先进工作系统,而且结合燃烧技术中的振荡问题,提出 了具有化学振荡和混沌的反应模式,为新兴学科-非线性化学动力学提供了重要内容,这些成果在1996年由 著名的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刊(法拉弟会刊)发表,1999年在《化学学报》又发表了新成果。根据中国水资源 严重匮乏的严酷现实,在理论研究和长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用爆炸技术进行工程化、工业化天然 降水资源储存"的崭新思路,受到国务院、国家科委、水利部及有关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现已列入重要科技攻关计划中实施。在河南省的实验获得成功,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 西南科技大学 副校长/教授尚丽平
    尚丽平
    西南科技大学 副校长/教授

    教授,博导,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防特色学科、“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绵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四川省副主委、九三学社绵阳市委主委。近年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长期开展太赫兹技术、含能材料光电传感检测技术、蓄电池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共完成国家、省部级等纵横向科研5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2部。研制了多套太赫兹检测系统和航空电源系统测试设备,应用于兵器、航天等单位。

  • 教授张合
    张合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任军委科技委某专家组组长、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副组长等,长期从事引信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创建了灵巧引信设计理论与方法,突破了长期制约我国先进武器发展的引信瞬态精准起爆控制技术瓶颈,控制弹药起爆从概略毁伤跨越到精准高效毁伤,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承担了多项国防重大基础与工程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到二十多种型号并装备部队,制定了国家标准与产品规范10项,引领了兵器学科引信行业发展。以第1完成人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21年由人社部与国防局联合授予国防科技工业先进个人,2023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以第1作者出版专著三部和教材二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件、软件著作权11件;发表论文489篇,SCIE收录69篇、EI收录108篇,他引共2882次。
  • 教授王成
    王成
    教授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爆炸毁伤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得2020年ICCES Wei-zang Chien Award。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委会主任、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爆炸安全与防护专委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主编、《爆炸与冲击》副主编等学术职务。
  • 研究员段卓平
    段卓平
    研究员
    1965年出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理论及应用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担任宇航学会弹药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爆炸与冲击》、《含能材料》期刊编委。 主要从事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高效毁伤与防护技术、战斗部设计与毁伤评估、不敏感弹药与安全工程、爆炸毁伤与冲击动态测试技术等研究。主持完成国防973项目专题、自然基金、国防科工委重大基础、专项重点课题、专项技术集成、总装预研、型号与演示验证等多个项目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事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名。发表期刊论文120余篇SCI收录50余篇,出版爆炸与冲击测试技术专著1部,获批专利18项。
  • 首席科学家李春光
    李春光
    首席科学家
    首席科学家,国防科技委燃烧爆炸安全专业组组长,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取得多项安全科技成果及奖项。
  • 首席科学家褚恩义
    褚恩义
    首席科学家
    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总工程师,兵器集团首席科学家,应用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项目首席,火工品,兵工学报,含能材料等期刊编委。获省部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十三项,授权国防发明专利二十余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 首席科学家景建斌
    景建斌
    首席科学家
    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总工程师。军委科技委常规弹头与战斗部技术国防科技专业专家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战斗部与毁伤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武器装备火箭橇试验和毁伤威力评估技术研究,牵头构建了我国火箭橇试验测试体系,实现了火箭橇试验从亚声速、超声速到高超声速的三次重大技术跨越。负责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十余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
  • 研究员梁争峰
    梁争峰
    研究员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爆炸力学、导弹战斗部、安全弹药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及重点装备研制任务,担任宇航学会弹药安全专业委会委员,巜火炸药学报》编委。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授权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
  • 正高工于超
    于超
    正高工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兵器青年科技带头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现就职于中国兵器航弹研究院,从事航空弹药总体设计、毁伤评估与安全性评估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军兵种等20余项项目,获授权/受理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国防报告/WJ标准10余篇。
  • 参会注册

    注册费

    您需要申请帐号,以完成摘要提交和注册流程。点击页面上的“参会注册”按钮,按要求填写所需信息...帐号申请成功后,您可以用自己的帐号密码登陆系统,并完成会议注册。

    2023.6.30人民币¥1600  (学生)人民币¥2200  (普通)
    2023.9.13人民币¥1800 (学生)人民币¥2400(普通)

    * 全额缴付登记费。

    注册费缴纳注意事项

    *注册费不含参会代表的保险,如事故、疾病或个人财产损失。建议参会代表在出发参加会议前,针对健康与旅途保险做出合理安排。

            

    缴费方法      

    *通过如下方式以人民币缴纳注册费后,会议注册才能完成:

    1. 信用卡支付:

        可通过支付宝、微信 或者有银联标识的借记卡、信用卡完成在线支付

    2023弹药安全技术大会 2023弹药安全技术大会 2023弹药安全技术大会 2023弹药安全技术大会


    2. 国内汇款 (人民币账户):

        单位名称:中国兵工学会

        账    号:1100 1028 6000 5606 1412

        纳税人识别号:51100000500001499A

        开   户   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白石桥支行

        汇款信息请注明:CAST+姓名

        发票内容:会议费、版面费(会议论文作者可开版面费,需提前说明,默认开会议费)

    参会注册
    大会议题
    1. 弹药安全技术发展需求与趋势分析
    2. 弹药安全设计、性能试验与评价技术
    3. 弹药安全先进制造技术
    4. 弹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5. 含能材料、不敏感弹药和安全弹药发展新趋势
    6. 火工品性能评价及应用技术
    7. 引信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8. 战斗部设计及毁伤效应研究
    9. 高过载弹药系统设计及效能评估
    10. 武器及机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与产品制造
    11. 新概念信息化弹药技术
    12. 弹药制导与控制技术
    13. 冲击载荷下材料与结构响应和防护研究
    14. 新型特种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15. 弹药装药及装配技术
    16. 弹药响应特性与危害缓解技术
    17. 弹药处置、回收及利用技术
    18. 其它弹药相关领域
    19. 目标易损性及毁伤评估
    大会议题

    文件下载:2023弹药安全技术大会论文排版要求.docx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航空弹药研究院、中国兵工学会

    承办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委兵器领域组枪炮弹箭专业组、中国兵工学会国际交流中心(Defence Technology编辑部)

    联合承办单位: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冲击环境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计算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瞬态冲击技术重点实验室

    名誉主席:杨树兴 院士(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大会主席:肖川 总研究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子邮箱:

    mayanhong@cos.org.cn

    联系电话:

    +86-10-6896136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十号院

    大会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