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2025 年是细胞产业丰硕大年,在治疗领域:1 月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干细胞疗法;2025年3月,博鳌乐城首次公布生物治疗价格收费标准及获准收费项目清单,包含免疫细胞、干细胞及细胞外泌体技术,标志着中国细胞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中国干细胞治疗迈入规范化时代;2025年4月,国内首款实体瘤细胞药物申请上市。在抗衰健康领域: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提出发展抗衰老产业方向,加强再生医学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
细胞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基于此,IGC 第十届细胞及衍生物研发与产业化大会正式巡回落地广州,借助大湾区这片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政策催化与技术创新,挖掘细胞产业应用多样性”为主题,分为主会场与四大专场,将邀请来自政策监管、科研界、产业界、投资界先锋代表,积极探索干细胞、外泌体、免疫细胞等多细胞产业发展,追踪博鳌及大湾区政策催化下的细胞技术创新,满足监管要求下的细胞产品合规开发,挖掘细胞产业在治疗药物、抗衰医美等应用的多种可能性,进一步促进中国细胞产业发展。
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汉氏联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荣誉教授、法国洛林大学访问教授,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分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干细胞组织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血液学以及干细胞再生医学的研究,在造血干细胞、围产期细胞、干细胞库、以及干细胞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临床研究方面做出成绩,获国内外科技奖30余项, 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在Lancet、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Blood和Biomaterials等重要国际SCI杂志发表论文350余篇。2015-2023年连续九年入选国际评估机构Elservier发布的医学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
张婷,吉美瑞生创始人、CEO,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清华大学博士、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双学位,美国Sanford-Burnham医学研究所/美国UCSD博士后,新加坡A*STAR博士后,入选2023影响力女性“年度商业女性创新者”、2023第二届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巾帼之星”提名奖、2023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中国女性科创先锋TOP5、上海“浦江人才”、江西省“千人计划”人才、浙江省“钱江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江苏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范靖博士为北京大学学士,加拿大UBC神经学博士,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2018年第二届华创精英榜的全球30名创新精英之一,2022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Top 50”,BioCon年度生物技术行业卓越创始人,“2023最具影响力医药未来女性30人”,浙江省创业领军人才和115引智专家。范靖博士在多能干细胞培养及定向诱导分化、神经疾病模型、细胞信号通路、药物靶点发现等领域有17年以上的研发经验,带领团队进行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及底层技术的全球布局,建立了iPSC衍生细胞产品的CMC及开发平台,以及多个疾病领域的产品研发管线。
钱程,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重庆大学肿瘤医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精准医学生物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精准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以及产品的开发,在肿瘤生物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1000, 他引10000余次。获得PCT国际发明专利10项。目前,其带领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肿瘤CAR-T细胞治疗的基础、转化和临床应用。
沈浩,复星集团科创合伙人、复星医药合伙人、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曾任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2009-2012)。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引用数万余次,2016-2018年获得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免疫与微生物领域高被引学者”称号。
长期从事T细胞肿瘤免疫和传染病的研究,首建李斯特菌基因重组疫苗载体,并揭示了细菌抗原诱导产生CD8 T细胞的分子机制,该技术在世界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和转发研究, 并开发多种高效肿瘤治疗型疫苗进入三期临床阶段。他的原创性研究发现没有CD4协助,记忆型CD8 T细胞功能失效。进一步研究证明表观遗传是决定免疫记忆和T细胞功能的根本原理, 且通过表观遗传学方法能恢复“衰竭”T细胞的功能, 为开发新型表观遗传及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他的另一研究开创了用miRNA/再生医学新技术治疗感染、肿瘤和肺损伤。
沈教授加入复星凯特后,致力于帮助公司在自主研发的途径上打造丰富与差异化的产品管线和前沿创新技术平台,争取造福更多患者。
尹航,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药学院教授、原副院长。尹航教授现任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主编、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责任主编、Cell Chemical Biology编委、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资深顾问、中国细胞外囊泡学会顾问、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重大需求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委会委员。尹航教授团队在本领域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超过150篇(引用超2.5万次, H-Index>63);科研成果已申请专利20余项(授予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专利十余项),首创的1.1类候选药物获得美国FDA和中国CDE临床试验IND批准。尹航教授先后获得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及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称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化学学会大卫·罗伯特森杰出药物化学家奖、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格特魯德·埃利恩奖、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合作创新奖、以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 NIDA 青年化学家奖等多个奖项。
医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省级学术带头人,博士后指导导师,深圳市瑞普逊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国家肿瘤工程实验室转化中心副主任,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细胞中心主任。学术任职:现任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组织(ISCRMO)执行主席,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理事,亚洲冷冻治疗学(ASC)常委。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联合承担国家干细胞重大科技专项研究1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级人才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技开发项目1项,经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科研成果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青年科技奖1项。在Theranostics、ACS Biomat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80余篇。
张建民教授 “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T细胞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耶鲁大学免疫生物学系博士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生物学系讲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性靶点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80余篇国际科学杂志上,其中包括Cell (封面), Nature Immunology,Cell Discovery, STTT 等国际著名杂志。兼任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中央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医药与生物技术分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合成生物技术分会委员,多家国际杂志编委、审稿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和国家科技部基金评审专家。
从事疾病靶向治疗与无创诊断研究,创建外泌体捕获和表面功能化平台,解决外泌体收集、靶向修饰和药物负载瓶颈,为无创诊断与靶向治疗提供新工具;正在开展基于尿液外泌体前列腺癌风险预警多中心临床研究。近5年在药物递送和疾病诊疗相关领域,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等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收录论著三十余篇。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三八”红旗手。长期专注于疾病诊疗研究,合作研发的药物已被美国FDA批准为首例杜兴肌肉萎缩症药物;获授权专利8项、申请1项;成果转化2项。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天津专利金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天津青年科技奖。
吉林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深圳市产业创新与发展人才。深圳市专家库资深专家。深圳市科技项目评审资深评委。深圳企业创新纪录创新突出贡献人物。主持参与数十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包括“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火炬计划”、“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申请专利60余项,获得授权20余项。深度参与《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立法工作。
常智杰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教授于1978-1989年就读于西北农业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95-1998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和阿拉巴马大学等医学院从事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1990-1995受聘西北农业大学副教授,1998-2005受聘清华大学副教授,2005年至今受聘清华大学教授。常教授专注于信号转导和肿瘤发生机理的研究,发表了包括Cancer Cell, Molecular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search, Oncogene, JCB, CMI和Theranostics等SCI期刊论文130篇,被引用6500多篇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担任《FEBS Letter》编委。
博士,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艾一生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再生医学分会委员。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委员。北京吴祖泽科技发展基金会理事。
长期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干细胞外囊泡药物研发,公开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发明专利十余项,主编专著4部,参编十余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3项。曾参与国家科技部医学科技发展规划的撰写,中国科学院与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再生医学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中山市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干细胞外泌体的特应性皮炎创新药物研发》。
刘拥军,博士,研究员,北京贝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北京“亦麒麟”领军人才。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CGT药物质量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临床前评价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耕干细胞新药开发20年,获得6项IND批准,发表论文60余篇,获专利40余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生命科学学士、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德国海因里希海涅杜塞尔多夫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博士。在干细胞领域深耕探索20年,致力于推动我国干细胞产业技术的发展事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近十项,在Lancet子刊,Nature子刊杂志上发表SCI论文近20篇,已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20多项。目前担任天津医科大学双聘教授、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讲席教授、海河细胞生态实验室“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首席研究员、Stem Cell Research&Therapy等杂志审稿人及《药学进展》等杂志编委等数十项社会及专业组织任职。入选天津 131 人才计划,3551光谷人才计划,首批 A 类天津绿卡获得者。
IGC是国内最早聚焦于先进疗法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深度论坛。伴随着中国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先进疗法产业的成长,IGC大会历经9年,孵化于武汉,茁壮于北京,累积吸引了来自产学研医资等17500+专业人员参与,累积邀请了710+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领先企业研发科学家在大会进行演讲,推动了免疫、细胞及基因治疗的产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