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专题一:生物递送技术创新与应用
召集人:曹雪松
专题简介:
随着基因编辑、精准医疗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的迅速发展,相关递送技术日益成为全球科研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技术之一。基因、蛋白质、mRNA等递送技术的创新正深刻改变着疾病治疗和作物改良的面貌。本主题希望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交流,为递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新启发、新思路。
专题二: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召集人:王海军
专题简介: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性正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主题将研讨如何协调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三:组织再生/器官再造与精准医疗
召集人:孙勇、马红石
专题简介:
聚焦组织再生与器官再造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涵盖智能生物制造如3D生物打印器官、仿生材料设计,结合精准医疗手段(如多组学分析、器官芯片模型、AI赋能生物设计等),通过多学科交叉推动损伤修复从“替代治疗”向“功能再生”跨越。
专题四:科学前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多维度探索与创新
召集人:罗荣灿
专题简介:
本专题致力于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精准诊断到疾病机制的分子基础,再到创新的药物干预策略,全方位解析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复杂性。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旨在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专题五:绿色农业与创新食品
召集人:王永刚
专题简介:
紧扣绿色农业与创新食品的发展,聚焦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分享绿色农业种植、生产及产品创制全链条过程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解析多模式种植技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机制,评价不同种植技术对作物品质和产品创制的影响,探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专题六:多元农业蛋白质供给与技术创新
召集人:李东、王国坤
专题简介:
聚焦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蛋白质稳定供给需求,探讨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及动物蛋白等新型替代蛋白的技术开发与安全应用。研讨原料资源挖掘、蛋白合成技术创新、替代蛋白营养安全评价与应用,推动农业科学、合成生物学等融合技术创新,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提升蛋白质生产效率与多元供给稳定性,支撑构建环境友好、营养均衡的农业蛋白质供给体系,为推动饲用豆粕替代提供解决方案,应对人口增长与气候变化挑战,助力农业绿色转型与粮食系统韧性提升。
专题七:生物关键性状的解析与新思考
召集人:赵建立、贺亮亮、孙艳波
专题简介:关键性状深刻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繁殖和环境适应,解析关键性状的形成和演化适应机制是开展品质创新、精准育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本专题希望通过跨学科的交流,探讨新形势下多维度解析生物关键性状的新思路。
专题八:极端环境中生命的适应策略与演化
召集人:张培君、王堃、杨连东
专题简介:解析物种起源和演化过程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于揭示新物种的形成、入侵及环境适应性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极端环境(如深海/渊、极地、高原等)生命的适应策略及演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专题希望通过多学科的交流,分享和探讨新的历史背景下极端环境中物种适应性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专题九:大流行疾病智能防控和应对
召集人:施一
专题简介:大流行疾病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健康,解析大流行疾病形成和演化的内在机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模拟大流行疾病流行和传播的规律,并前瞻性储备广谱疫苗和药物,是有效应对大流行疾病的重要基础。本专题希望通过跨学科的交流,探讨未来智能防控大流行疾病的新思路新举措。
拟设置专题(召集人征集中,欢迎报名)
人工智能与生物计算的交汇:未来智能生命形态
跨组学时代:解码多维生命数据的全景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