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微信分享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commonModule.ImportantDate
重要日期 重要日期
发送第二轮通知
2019-04-15
摘要补充征集提交截止
2019-06-22
优惠注册截止
2019-06-30
摘要接收情况通知
2019-07-05
全文提交截止
2019-07-31
在线注册关闭、酒店预订截止
2019-09-17
现场报到注册
2019-09-18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开幕
2019-09-19
Home Page

尊敬的各位参会代表、同行朋友们:

大家好!我谨代表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组委会诚挚地欢迎您参加“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药用菌在中国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2500年前,中国已有菌物作为药物使用的报道。中国最早的药书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B.C.200-B.C.102)中记载了12种药用菌,部分药材迄今仍在使用。2001年,“第一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乌克兰基辅召开,确定了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药用菌国际盛会。目前,中国已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第七届国际药用菌大会,鉴于这两次会议的出色工作,2019年9月19-22日“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再次在中国南通举行。这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代表、同行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更离不开您的再次协作与参加!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是一次高规格、国际性、专业性的盛会,会议主题为药用菌科学的创新与挑战,由国际药用菌学会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指导;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菌物学会、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科技部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食用菌加工重点实验室、经济菌物研究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食用菌协会承办。会议包括主旨报告、专题研讨、壁报展示及食药用菌产业专业展览等环节。研讨内容包括药用菌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真菌学(含资源保育、系统分类、生态分布、应用历史及社会影响);药用菌的遗传和育种(含分子生物学);药用菌的栽培和发酵;药用菌活性成分生物化学和药理学;药用菌在动物和农业中的应用;药用菌的临床应用;药用菌产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药用菌的产业化(含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标准化、规范化)。本次大会将为药用菌研究学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参会代表可以就药用菌研究的基础与前沿科学问题进行充分的学术交流,分享成果、共叙友情、携手共进,共同谱写药用菌科学新篇章。

我相信,通过此次盛会的召开,科学家会有新的发现,企业家会捕捉到新的商机,科技和企业会进一步交融,国际药用菌事业会不断前进、再创辉煌!

祝各位参会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李玉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主席


大会倒计时
学术委员会
  • 教授张树庭
    张树庭
    教授
    张树庭教授于1930年9月30日出生在中国山西省,现为澳大利亚国籍。1953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分别于1958年、1960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于1960年8月回香港任教於崇书院(1963年与新亚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1966—1967年攻读哈佛大学博士后,1969年成为东京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客座研究员,1972—1973年、1978—1979年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客座研究员。他是世界蕈菌生物学蕈菌产品学会的副会长,国际蘑菇学会(ISMS)执委会成员,以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香港微生物资源中心主任,同时也是隶属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国际蕈菌生物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 教授Solomon P. Wasser
    Solomon P. Wasser
    教授
    Solomon P. Wasser教授,博士。海法大学(以色列)进化研究所国际生物技术和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的主任;乌克兰国家科学院N.G.Kholodny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和真菌系的科学顾问。 Solomon P. Wasser教授出生于乌克兰,在乌克兰基辅的国家科学院N.G.Kholodny植物研究所获得高级学位。1988年被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1991年成为植物学和真菌学教授。1994年,他在海法大学进化研究所创立了国际生物技术和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从那时起,他就指导该中心的工作。自2000以来,他一直是海法大学(以色列)的全职教授。 Wasser教授是600本学术出版物的作者和合著者,包括57本书和15项专利。他在药用菌研究、真菌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是世界领先的,尤其是在高等担子菌方面。他在抗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卵巢癌)、药用菌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开发了许多药用菌品种的深层培养新技术,包括银耳肠系膜单倍体菌株、松茸灵芝、杏鲍菇、平菇、巴西蘑菇、鸡腿菇。新开发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抗糖尿病、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膳食补充剂。 除了他的科学研究之外,Wasser教授还开展了一些公共和社会活动。他是三种国际期刊《国际药用菌杂志》(美国)、《生物学》(乌克兰)和《国际藻类杂志》(美国)的创始人和主编。
  • 李玉
    中科院理学硕士
    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玉,中共党员,中科院理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中国菌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他几十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以创新成果为依托,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升级,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国家已授权发明专利16项。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较完整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对我国的菌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 教授林志彬
    林志彬
    教授
    林志彬,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兼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和药理学系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先后任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访问学者,俄罗斯彼尔姆药学研究院名誉教授,香港大学访问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大学客座教授。历任国际养蜂工作者协会联合会蜂疗常设委员会主席,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执委会委员以及2014-2018提名委员会委员,国际灵芝研究学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等。先后任《北京医科大学学报》主编和《中国药理学报》等4种杂志副主编,《药学学报》等10种杂志编委或顾问编委。长期从事抗炎症药、免疫调节药、内分泌药物和抗肿瘤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并参与许多新药与保健品的开发性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灵芝研究学者。
  • 教授Giuseppe Venturella
    Giuseppe Venturella
    教授
    巴勒莫大学农业学院森林植物学和真菌学教授。 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任巴勒莫农业部林业与环境科学专业学位授予会长。2012年11月1日到2015年7月,农业工程学位(I和II级)、林业和环境科学(I和II级)以及巴勒莫大学农业和林业科学系的环境再开发和自然工程课程协调员。 1991至2000年,就任国际期刊《Flora Mediterranea》、《Bocconea》和《Quaderni di Botanica Ambientale e Applicata》的主编。 自1993年以来,担任意大利大学部资助的研究项目的科学协调员。 负责意大利/希腊双边合作项目。 担任国际国内重要学术组织成员:欧洲植物园重要植物区选址手册的咨询人、意大利植物学会真菌学工作组协调员(2003-2005;2009-2011;2011-2013)、国际真菌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2003-2005)、欧洲真菌学工作组在欧洲真菌学协会的协调员、国际药用菌学会(ISMM)理事会成员、国际药用蘑菇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 2017年9月24日至28日在意大利巴勒莫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药用菌大会的组委会主席。 发表了254篇学术论文(139篇发表于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10篇发表于学术书籍中,11本专著,在国际和国内会议上发表摘要72篇,为书籍和学术期刊编辑19篇论文)。
  • 教授Ulrike Lindequist
    Ulrike Lindequist
    教授
    Ulrike Lindequist教授,主修药学专业,并于1977年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的恩斯特 - 莫里茨 - 阿恩特大学获得药物生物学博士学位,她已获得药师执业许可。自1992年以来,她一直担任该大学药物生物学系的教授和系主任。她是格赖夫斯瓦尔德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IMaB)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96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该研究院院长。Ulrike Lindequist教授于2016年退休,但仍作为撰稿人、演讲者和审稿人活跃在相关领域,特别是药用菌领域。 Ulrike Lindequist教授主要研究蘑菇、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课题包括真菌和植物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的应用、真菌和植物药的化学和生物学分析、生物产品及等离子体医学和药学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包括研究物理等离子体对蘑菇培养的影响。 她发表了250多篇科学论文,几本专著和一些专利。她是《Biogenic Drugs》(E. Teuscher,M.Melzig,U.Lindequist“Biogene Arzneimittel”,于2019年出版第8版本)和《Biogenic Toxins》(E.Teucher,U.Lindequist“Biogene Gifte”,2010年第3版)的主要作者之一。她还是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也是一些科研组织和期刊的审稿人。
  • 博士Carmenza Jaramillo
    Carmenza Jaramillo
    博士
    Carmenza Jaramillo博士,1977年9月获得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化学工程学士 。2013年12月在哥伦比亚马尼萨莱斯大学获得环境与发展硕士学位 。 经历: 2012年,在马尼萨莱斯Reishi Colombia S.A.S. 从事灵芝栽培 ; 2006 - 2012年,Organicultivos y Setas S.A.研究杏鲍菇栽培; 2004-2006年,在波哥达Nieto&Milevcic从事蘑菇生产顾问 ; 1998-2003年,CENICAFE - Centr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deCafé; 1979-1997年,在马尼萨莱斯AgrícolaLaVega大型蘑菇企业; 1990-1997年,在马尼萨莱斯Conservas Champi食品加工和Semillas Alfa的蘑菇菌丝体厂。 相关活动: 在马尼萨莱斯和魁北克省地区建立和推广涉及蘑菇栽培的社会项目; ZERI基金会永久蘑菇主题专家; 2015年第八届国际药用菌大会(IMMC8)组织者; 自2009年起成为国际药用菌委员会成员; 2009—2019年,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业者创办的银行(BTTR)顾问; 2006—2009年,Colciencias(哥伦比亚科学研究所)、食用菌项目、发酵项目和大型和大型真菌新开发的顾问。 荣誉: 2018年,获得INNPULSA(哥伦比亚政府创业计划) 大使称号; 2009年,开发咖啡残渣用于蘑菇栽培,获得特殊咖啡美国协会(SCAA) 的奖励; 2004年,获得加拿大AGROPOLIS国际城市农业研究生研究奖; 1992年,哥伦比亚国际劳工组织研讨会代表。 专利: 14251911基于咖啡制造废料的吸附剂材料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15147750食堂废弃物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C2017 / 0006176. 从咖啡渣和整个和/或变质的谷物中获得澄清油的方法。 NC2017 / 0006178.残余纤维水泥污泥的转化方法获得的可生物降解纤维水泥组合物。 NC2017/0012686。 用于收集,处理和处置有机废物的吸收性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获得方法; 美国专利-9908685-可生物降解模塑产品。 出版物: 25本关于蘑菇栽培的国际出版物:双孢蘑菇、侧耳、灵芝、香菇。
  • 教授Franc Pohleven
    Franc Pohleven
    教授
    Franc Pohleven教授是生物学博士、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名誉教授。其基本研究领域是菌根和腐生真菌生理学。他的另一个领域是开发新的环境友好的木制品真菌修复方法及其保护。近年来,他研究了药用菌在不同基质上的栽培,并研究了其代谢产物的药用特性。 他是斯德哥尔摩国际木材保护研究小组(IRG/WP)、国际生物退化和生物降解学会(IBBS)的成员;是斯洛文尼亚蘑菇栽培协会(DGGS)和斯洛文尼亚木材保护协会(SDZL)的创始人和主席。Pohleven教授是国际期刊《国际生物退化与生物降解》编辑委员会的成员。 Pohleven教授在卢布尔雅那组织了四次国际科学会议:国际木材保护研究小组年会(IRGWP35,2004)、第四次国际药用菌大会(IMMC4,2007)、第五次森林行业技术平台大会。(FTP5,2008)和第六届欧洲木材改性大会(ECWM6,2012)。
  • 教授Marin Berovic
    Marin Berovic
    教授
    Marin Berovic教授是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院化学,生物化学与生态学系生物 技术和生物加工工程教授。卢布尔雅那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古迹保护自然科学教授。 1989-2018年建立和管理欧洲联盟生物技术生物反应器工程课程、博士/博士后工程课程、世界主要博士后课程(14所欧盟大学+4个主要欧盟生物工业合作伙伴)。 2002年,国际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组织副主席(世界协会,15700人); 2005年,欧洲生化工程学会主席(5500人); 2005年,欧洲生物技术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成员(10000人); 《世界百科全书生活支持系统EOLLS》生物技术卷联合主编; 出版了11本生物工艺工程教材。 在22个国家的27所大学举办了40次讲座,参加了155个国际会议。 欧盟布鲁塞尔EC框架专家、纽约科学院、国际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组织、欧洲科学技术促进协会成员。 主要研究活动:1994-2015年领导5个教研组关于药用菌免疫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及并与中国北京、上海的研究机构进行双边合作。 所获荣誉: 1976年获 KRKA奖; 1984年获全国B. Kidric科研奖; 1988年获全国B. Kidric创新奖; 2012获国际创新奖。 邮箱:marin.berovic@fkkt.uni-lj.si,主页www.marin – berovic.si
  • 教授Naohito Ohno
    Naohito Ohno
    教授
    Naohito Ohno,博士,东京药科大学药学院教授。 教育/培训: 1977 年,东京药科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2年,东京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微生物系博士毕业。 职位: 1982-1986年:东京药科大学微生物系研究助理; 1986-1991年:东京药科大学微生物系助理教授; 1991-2001年:东京药学院(更名为东京药学与生命科学大学)微生物系副教授; 2001年至今:东京药学与生命科学大学药学院教授。 兼职工作: 1987-1988年: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微生物学系莫里森的实验室客座教授; 1997-1998年:JICA Teanjin药物开发计划讲师; 2008-2009年:横滨市立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学术社团职位: 日本医学真菌学会主任、日本生物防御学会理事、药用菌杂志编辑。 近期发表的文章: 1) β-Glucan-induced cooperative oligomerization of Dectin-1 C-type lectin-like domain. Glycobiology. 2018; 2) Modulation of an innate immune response by soluble yeast β-glucan prepared by a heat degradation method. Int J Biol Macromol. 2017; 3) Enhanced Release of Immunostimulating β-1,3-Glucan by Autodigestion of the Lingzhi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ingzhi (Agaricomycetes). Int J Med Mushrooms. 2017; 4) Genetic Phagocyte NADPH Oxidase Deficiency Enhances Nonviable Candida albicans-Induced Inflammation in Mouse Lungs. Inflammation. 2017。
  • 教授Geogios I. Zervakis
    Geogios I. Zervakis
    教授
    Georgios I. Zervakis出生于希腊雅典。他是雅典农业大学(综合农业微生物实验室)农业微生物 - 真菌学教授。他目前的主要活动和研究范围可概括如下:真菌的生态学,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发育,尤其是担子菌;蘑菇育种和栽培,评估真菌生物量的营养/饮食/药用特性;农业工业废物和其他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化/解毒,通过使用选定的微生物(例如白腐真菌)等降解木质纤维素残留物。 在过去的15年里,Zervakis已经获得了20多项竞争性研究资助(通过公开招募,主要由欧洲委员会或希腊研究与技术总秘书处资助),同时他还担任过几个希腊和国际基金机构提交的研究提案的评估员。他还是60多种SCI期刊审稿人,并在《国际药用菌杂志》中担任编辑。他在国际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SCI期刊中有74篇,2018年)、国际大会论文集和书籍章节中撰写/共同撰写了160多篇论文。他目前是科学协会“Mikrobiokosmos”的副主席,以及OPTIMA(地中海地区植物分类调查组织)真菌委员会秘书。
  • 教授罗慧珍
    罗慧珍
    教授
    学历: 1986-1990年,辅仁大学营养科学系学士。1991-1996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德森分校营养科学研究所博士。 经历: 台湾营养学会秘书长;彰化基督教医院研究顾问;《国际药用菌杂志》编委;辅仁大学食品营养博士学位学程主任;彰化基督教医院教研发展中心副主任;长荣大学生物科技学系教授;彰化基督教医院医学研究部研究员。 奖励: 2001年,台湾静脉暨肠道营养医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 2002年,台湾营养学会九十一年陈尚球教授纪念学术奖; 2002年,九十二年台湾营养师公会第四届优良营养师奖; 2006年,台湾静脉暨肠道营养医学会九十五年度最佳论文奖; 2006年,光仁中学杰出校友奖; 2006年,长荣大学九十四学年度教学绩优教师奖; 2010年,台湾营养学会第三十六届杰出研究奖; 2011-2017年,100-106年度国科会奖励特殊优秀人才奖。 研究领域: 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功能性食品; 用于肠道疾病和炎症的肠外和肠内营养。 出版物:70多篇原创文章。
  • 教授吳聲華
    吳聲華
    教授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部门,台湾台中404。 电子邮件: shwu@mail.nmns.edu.tw; 传真: +884-4-23258684; 电话: +884-4-23226940 ext 503; 台湾台中中兴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合聘教授。 专业: 担子菌门木腐菌(真菌)的分类。 他对灵芝、樟芝、桑黄等药用真菌提出学名修正。 教育经历: 学士学位,台中市东海大学生物系, 1983; 硕士学位,台中市东海大学生物系, 1985; 博士学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植物系, 1990。 职业经历: 台中市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研究部副主任(1991-1997); 台中市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学组主任(1997-2006); 中华真菌学学会理事长(2008-2009)。 荣誉与奖励: 获得Phi-Tau-Phi学者荣誉学会会员,1985。 编辑: 《真菌科学》主编,1995—1999年; 《真菌学》副编辑,2002-2003年; 《收藏与研究》编辑,1997—2004年,2008—2011年。
  • 教授Peter C. K. Cheung
    Peter C. K. Cheung
    教授
    Peter C.K. Cheung教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食品与营养科学专业副主任。Peter C.K. Cheung教授主要研究功能性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着重于非淀粉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蘑菇多糖。他最近的研究是利用电子技术和动物模型来研究和开发多糖作为新型益生菌。他是《生物活性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副主编,《国际药用菌杂志》和《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他发表和联合发表了超过120篇SCI论文。
  • 教授Hikmet Hakan Aydin
    Hikmet Hakan Aydin
    教授
    Hikmet Hakan Aydin是土耳其爱情海大学(Ege University)医学院的医学生物化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人类癌症、长寿和遗传疾病的研究。 Aydin教授在土耳其爱情海大学医学院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1996年,他从该校医学院获得医学生物学专业学位。 在爱情海大学任教期间,Aydin研究了识别多种疾病状态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除了临床研究,他还进行了药物反应和金属毒性的细胞培养研究。 自2009年以来,他一直通过高通量分子技术从事复杂的人类疾病研究。 Aydin博士是许多专业协会的成员,包括AACC、AACC学院、AAAS和英国生化学会。 此外,他还曾担任两届土耳其生化学伊兹密尔分会董事会成员、爱情海大学医学院院长、爱琴海大学医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并参加过许多国内和国际的会议、课程、研讨会。 他还是《临床生物化学》(Elsevier)、《国际药用菌杂志》(Begell House)和《Heliyon》(Elsevier)杂志的编委员会成员。 他还曾在土耳其卫生部国家癌症咨询委员会和土耳其卫生部临床研究咨询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任职。
  • 博士John Holliday
    John Holliday
    博士
    John C. Holliday博士目前担任Early Morning Farms的首席科学官,该公司专门从事蔬菜和蘑菇作物的室内垂直栽培。他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研发了羊肚菌室内量化栽培的设施,并已应用于生产经营。 Holliday博士是蘑菇咨询公司LLC的高级顾问。作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纤维素降解培育蘑菇方面的顶级专家之一,Holliday博士为蘑菇高产栽培设计了100多个冷系统设施。这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高产的蘑菇栽培系统,具有170%的生物效率。Holliday博士自2001年1月起担任Aloha医药公司首席科学官,负责为Aloha医药公司制定战略方向和研究重点,培育了250多种药用真菌。Holliday博士是《国际药用菌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也是许多虫草和其他药用真菌类科学杂志的评委。 他是唯一一位被选入非洲食药用菌协会(ASEMM)执行委员会的非非洲人。 他还是国际药用菌学会(ISMM)的副主席。 Holliday博士拥有两项关于冬虫夏草培育的专利。
  • 教授Miomir Niksic
    Miomir Niksic
    教授
    Miomir Nisic博士是贝尔格莱德大学农业学院食品和工业微生物学系主任,食品、工业微生物和蘑菇科学教授。他在食品微生物控制、蘑菇科学和应用真菌课程中有超过35年的教学经验,拥有30多年解决食品和制药公司技术问题方面的专业经验。作为科研人员,他发表了超过250篇学术论文,同时他也是食品和制药行业中蘑菇新产品(营养保健品)的开发者,还担任了食药用菌栽培顾问。他也在进行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卫生工程与设计专业培训和评估。他是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食品安全、政策制定、起草立法以及支持机构改革方面的高级国际顾问。
  • 教授张劲松
    张劲松
    教授
    张劲松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一流人才。现任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农业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他还担任国际医学真菌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真菌学会副会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曾任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6所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用菌保健功能成分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并参与了60多个国家、部、市级项目。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菌上,尤其是灵芝。对灵芝的种质资源和药用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国灵芝栽培种质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及相关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制约灵芝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灵芝品种混乱、子实体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等。发表论文290余篇(含SCI论文41篇),编辑3本书,制定了3项国家或部级标准,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保健品证书3项,食用菌新品种5种,获部级和省级科技奖励5项。
  • 教授杨宝学
    杨宝学
    教授
    杨宝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灵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肾脏药理学、天然药物的作用靶点与机制、新药发现与药效学评价。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已发表SCI论文118篇,连续四年(2014-2017)进入爱思唯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主编《Aquaporins》、《Urea transporters》、《实用临床药物学》、《药理学》等专著和教材。获授权专利7项。
  • 博士Angela Amazonas
    Angela Amazonas
    博士
    Angela Amazonas博士,巴西农业部高级研究员,巴西农业研究部/国家林业研究中心,位于巴西巴拉那科伦坡。作为生物医学科学家、农业微生物学硕士和生物化学博士,她在巴西农业部工作了33年,在规划研究实验室和许多项目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从1995年到2008年,她负责巴西农业部林业微生物学实验室,并领导与当地五所大学合作的一个大型真菌研究小组。1997年9月,作为“南美森林和城市废物替代利用研讨会”的主席,她有独特的机会组织了一次张树庭教授第一次访问南美洲时主讲的“食药用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课程。她于2003年获得巴西农业部颁发的杰出奖。2007年10月,她作为捷克共和国科学院的一名研究访问学者,从事担子菌的低温保存研究。她是安德烈•德•梅杰尔2008年所著《来自巴西巴拉那松林的典型大型真菌》一书的编辑主管和葡萄牙语翻译。她的主要遗产是她在巴西农业部留下的大型真菌保藏菌种。尽管她于2008年退休,但她仍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蘑菇科学会议,主要目的是为巴西真菌培养的发展架起桥梁。有鉴于此,她在2013年将巴西全国蘑菇种植者协会(ANPC)纳入国际蘑菇科学协会(ISMS)的成员一事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 教授V.K. Varshney
    V.K. Varshney
    教授
    V.K. Varshney(电子邮件:vinay.varshney5@gmail.com)是位于印度北阿坎德邦的德拉敦的印度林业研究与教育委员会(ICFRE)森林研究所化学与生物勘探部门的教授(http://fri.icfre.gov.in/)。1991年,他在印度阿格拉大学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他加入印度林业研究与教育委员会。他是一名林产品化学家,在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实验室接受过培训。他的研究领域包括(1)提升非木材林产品的价值链,包括药用植物、芳香植物、食药用菌;(2)种植园的生物残留物的化学检验,提升林业和农业的产业附加值。他先后发表了65篇学术论文并培养了12名博士研究生。他同时还是Taylor&Francis联合出版的“自然生物活性产品期刊”的荣誉编辑。(http://www.tandfonline.com/toc/tbap20/current)。他还是美国Begell House出版的《国际药用菌杂志》(http://www.begellhouse.com/journals/medicinal-mushrooms.html)的编委员会成员。
  • 教授Keto E. Mshigeni
    Keto E. Mshigeni
    教授
    Keto Elitabu Mshigeni,坦桑尼亚Hubert Kairuki Memorial大学 (HKMU)研究教授,出生于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地区萨梅,曼巴。1974年在夏威夷大学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他是世界技术网络协会(WTN)、世界科学院(TWAS)、非洲科学院(AAS)和坦桑尼亚科学院(TAAS)的资深成员。他曾任坦桑尼亚HKMU副校长;纳米比亚大学学术事务和研究副校长;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研究生院主任和植物学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副院长。坦桑尼亚原子能委员会(TAEC)董事会主席;UNAM理事会成员;目前也是非洲联盟泛非大学理事会成员。此外,他还担任坦桑尼亚阿鲁沙大学(UOA)理事会成员;坦桑尼亚阿迪大学(ARU)理事会成员;《国际藻类学和藻类化学杂志》以及《国际药用菌杂志》编委员会成员。 Mshigeni教授在植物学和高等教育领域发表了15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期刊文章、书籍章节、会议记录或书籍和宣传册),涉及维管药用植物、海藻、蘑菇、可持续发展等。他赢得了许多荣誉、奖励和奖项。
  • 研究员陈若芸
    陈若芸
    研究员
    陈若芸,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室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药物研究所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工作,199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工作一年。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总局"九五"攻关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973”子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多年来从事常用中药化学基础和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先后对二十几种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完成灵芝、薄树芝、海龙、藁本、鸡血藤、蛇床子、金银花等多种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阐明了这些中药的物质基础和有效成分。完成藁本本草文献、生药学、理化鉴别、专属成分的分离、鉴定和标准品的积累及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时间的样品采集和含量分析。积极从事新药开发工作,研制了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已获得专利并转让,研究中主要负责完成了产品工艺、化学、药理的供药工作和质控标准物的分离鉴定工作。 主要研究对象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方向主要有:(1)治疗肿瘤、老年性疾病的活性天然产物的寻找与发现;(2)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与构效关系研究;(3)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 博士Nadezda V. Psurtseva
    Nadezda V. Psurtseva
    博士
    1954年7月7日出生于俄罗斯列宁格勒(圣彼得堡)。197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州立大学生物与土壤系,专业为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目前担任实验室主任(2008年至今),博士(1988年至今,专攻真菌学、真菌生理学)。科马罗夫植物研究所担子菌培养馆馆长(1994年起)。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药用菌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以及分类学和生态类群。蘑菇的生物活性研究(主要是蛋白水解酶和氧化酶)、抗真菌和抗病毒活性、担子菌菌株的分离培养、大型真菌的保存、菌菇文化收藏管理、微生物资源信息管理与利用等。在俄罗斯、美国、芬兰和越南不同地区野外工作期间分离担子菌培养物、交配研究、培养担子菌的子实体、培养物收集中真菌培养物的维护、培养物收集数据库的管理。同时也担任大学生科学顾问。 机构研究项目: 2012-2018年《俄罗斯大型真菌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自然生态和担子菌菌种保藏基因库保护》;主要研究者。 发表120多篇学术文章。
  • 教授Omon. S. Isikhuemhen
    Omon. S. Isikhuemhen
    教授
    Omon. S. Isikhuemhen,1999年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微生物学研究所获得博士/CSC。他曾在日本和美国做过两次博士后。2002年至今,他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北卡罗来纳州A&T州立大学的一名教员。他是一名先锋研究员,为北卡罗莱纳州引进蘑菇生产技术,从2002年起的十年内,北卡罗莱纳州的蘑菇生产额超过了1000万美元。他在蘑菇育种、生产技术、种质保护、白腐菌固态发酵及其生物转化为商业产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他最近的研究集中在药用菌改善动物健康方面的应用。他还曾在北卡罗来纳州广泛从事松露的驯化和培育工作。他在松露培育方面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如今,农民仍在使用他的技术的培育松露,并在北卡罗来纳州以每磅500美元的价格出售。他发表了100多篇学术文章和通讯,并在许多国际期刊的编辑委员会任职,其中最著名的是《国际药用菌杂志》。他是国际药用菌学会(ISMM)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非洲食用和药用蘑菇协会的创始成员和主席。
  • 研究员朱平
    朱平
    研究员
    朱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药物所生物合成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药协会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植物学会理事,《药学学报》、《菌物学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药学研究》杂志编委。 1988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微生物药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在药物所工作至今。1991年-1993年由欧共体资助(Postdoctoral fellowship)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真菌生化及分子生物学。2004年4月-11月,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夏维夷大学从事海绵相关微生物研究。 研究领域:微生物工程与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目前主要开展:1.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及合成生物学研究; 2. 基因挖掘、酶的表征及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3. 动、植物内生菌及药用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 研究员姚一建
    姚一建
    研究员
    姚一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英皇学院生物圈科学部,获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菌物标本馆馆长、英国皇家植物园荣誉研究员、国际真菌命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菌物研究》、《生命世界》、《武夷科学》副主编,《植物分类资源学报》、《菌物学报》、《食用菌学报》、《孢子植物志》、《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从事真菌分子系统学、多样性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药食用菌深层次开发等研究。发表论著130余篇(册)。
  • 教授Borut Štrukelj
    Borut Štrukelj
    教授
    Borut Štrukelj教授,1961年出生于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他是卢布尔雅那药学系药物生物学专业的全职教授,领导该系制药生物技术团队。通过博士后EMBO基金资助,他在荷兰瓦格宁根普里CPRO-DLO研究所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Borut Štrukelj教授发表了180多篇学术和专业文章,其中140多篇发表在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上。他是斯洛文尼亚及国际医药和生物医药协会的成员。1991年,他因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贡献获得了Kidirič奖。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科学贡献奖(Zois奖),2015年获得了Zois奖的最高奖。从1996年到2012年,他担任欧洲药典专家,任职于一个生物制药集团以及伦敦的欧洲药物管理局(EMEA)。2010年,他在美国匹兹堡杜克森大学(Duquesne University)担任客座教授期间,获得了富布赖特(Fulbright)奖。他的研究重点是生物药物、重组益生菌、噬菌体展示技术和植物次级代谢产物。
  • 教授Vikineswary Sabaratnan
    Vikineswary Sabaratnan
    教授
    Vikineswary Sabaratnan教授于1989年在美国研究生院完成博士学位后,开始了她的学术生涯。她大胆探索、发掘和利用微生物,其中包括放线菌和光营养细菌等,用于饲料和精细化工。她的研究领域广泛,在研究白腐菌等真菌在环境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潜力的同时,还在2000年与菇农进行合作成立了马来西亚蘑菇研究协会。作为创始主席,她强调了蘑菇行业在马来西亚的重要性。她在海洋放线菌的系统和生物活性、蘑菇生物学及其生物活性代谢物、用于生态修复以及作为活体饲料增强剂的光营养细菌等研究领域都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她培养了52名硕士和20名博士,目前很多学生正在她的指导下攻读研究生课程。她的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内和国外的资助,还包括企业资助。她在期刊、论文集、公报、书籍章节和书籍中发表论文265篇。为了表彰她在微生物学方面的贡献和积极参与马来西亚微生物学学会,她于2001年当选为该学会第一位女主席。2011年,她被授予马来西亚微生物学会奖。2014年,她被马来西亚科学院提名为马来西亚顶尖研究科学家之一,2015年,她被提名为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
  • 教授Raj D. Rai
    Raj D. Rai
    教授
    Raj D. Rai教授有25年药用菌研究经验,几乎只专注于灵芝研究,被称为“印度灵芝人”。他于1984-2009年在印度索兰顶级联邦政府菌菇研究所国家菌菇研究中心(NRCM)担任首席科学家(生物化学)和首席研究员。他主要研究灵芝的分子鉴定、培养技术、提取工艺和药理学评价。他是印度第一个发展灵芝商业化有机种植技术的人。除了开发灵芝的药理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他还关注灵芝的抗癌特性。离开NRCM后,他担任印度农业研究所(IARI)新德里生物化学部主席,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ICAR)领导,最后担任基础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协调员。2008年,在NRCM任职期间,他组织了菌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国际会议。他指导了生化系理学硕士和博士生,撰写/编辑了4本关于菌物的书,发表了150多篇研究论文。他担任国际菌物研究与发展杂志《菌物研究》的主编长达12年。
  • 教授Andrei Goncharov
    Andrei Goncharov
    教授
    Andrei Goncharov教授,现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东亚陆地生物多样性联邦科学中心(IBSS FEB RAS)首席调查员。1996年,获得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生物与土壤科学研究所植物学博士学位,2005年取得该研究所的植物遗传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1997-1999年,日本国家环境研究所研究员;1999-2000年,担任IBSS FEB RAS隐花植物实验室的高级研究专家;2000-2003年,德国国立大学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2003-2005年,IBSS FEB RAS隐花植物实验室担任首席研究员;2005-2006年担任该中心科学事务处副主任一职;2006-2008年,德国国立大学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至今一直在IBSS FEB RAS工作,担任科学事务处副主任、代理主任、首席调查员等。 研究方向:隐花和维管植物的系统发育、分类和生物地理学。 荣誉与奖励:2003年获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德国)归国奖学金;2000年和2001年获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德国)研究奖;1997年获日本科学技术厅研究奖学金;1996年获日本教育部日本研学奖学金。
  • 教授許瑞祥
    許瑞祥
    教授
    許瑞祥,台湾国立大学生命科学院生化科技系教授(台湾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1号), E-mail: rshseu@ ntu.edu.tw 学历: 博士:台湾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1990年6月) 论文:一个灵芝属培养鉴定系统(导师:王西华博士); 硕士:台湾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1984年6月); 学士:台湾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1981年6月)。 简历: 2003年8月至今:台湾国立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生化科学技术系教授; 1998年8月-2003年7月:台湾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 1990年8月-1998年7月:台湾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系副教授; 1986年8月-1990年7月:台湾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系讲师; 1981年8月-1986年7月:台湾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系助教。 研究方向: 药用菌的分子系统学; 台湾反刍动物厌氧真菌; 真核表达系统。
  • 教授孙晓波
    孙晓波
    教授
    孙晓波,男,吉林延边人,1958年5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延边大学药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吉林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82.07-1988.09,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所长助理;1988.10-1990.10,日本北里研究所副研究员、访问学者;1990.11-2007.10,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2007.11-至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法人代表/所长。 主要从事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在中药创新药物开发及大品种二次开发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融合多学科开展了以三七为载体的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的创新性研究与产业化研究,推动了三七为主体的原研药上市后再开发新药、非药用部位开发,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目前已形成与多家企业大品种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的新业态。 主持及主要参加“973”、“863”、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等项目20余项;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主编及参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主持及主要参加的新药研制有30余项,创造产值近10亿元。
  • 博士Ivan Jakopovich
    Ivan Jakopovich
    博士
    Ivan Jakopovich博士1949年出生于克罗地亚(前南斯拉夫)。 他从1979年开始研究菌菇,1981年开始研究菌菇的药用特性,1989年开始研究药用菌的应用价值。1990年,他和妻子Marija创立了欧洲第一家专业生产药用菌产品的公司:Dr Myko San。 在该领域近30年的工作中,Jakopovich博士和他的妻子Marija开发了15种药用菌产品,用于治疗癌症和病毒感染(包括肝炎、艾滋病、疱疹和流感)。研制了通过调节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来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其他制剂。此外,还开发了一种有助于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多发性硬化症和各种痴呆症)的产品。最新研发的Osteomykon,是全球首款保护骨骼和软骨、缓解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疾病的药用菌产品。2010年,两种片剂产品AGARIKON.1和MYKOPROTECT.1注册为膳食补充剂,Dr Myko San公司因此成为欧洲首家成功注册药用菌产品的制造商。 2011年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举行的第六届国际药用菌大会,Jakopovich博士担任组委会主席,Dr Myko San是主办单位。Dr Myko San是第一家有幸主办和组织国际药用菌大会的欧洲公司。 Ivan Jakopovich博士是国际蘑菇学会(ISMS)、国际药用菌学会(ISMM)和纽约科学院的成员,也是《国际药用菌杂志》(2011-2014)编委会成员。
  • 博士毛正伦
    毛正伦
    博士
    毛正伦博士目前是台湾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終身特聘教授。他于1992年五月取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食品科学系博士学位后,留校担任博士后研究,而于1993年二月获聘至中兴大学担任副教授,于1999年升任教授,于2007年获聘为特聘教授,于2014年获聘为荣誉特聘教授,于2017年改聘为終身特聘教授。毛博士的专长为食品检验分析、菇类栽培、真菌生物技术、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化学。 兼任职务包括: 台湾中兴大学农产品检测暨验证中心之技术专家; 台湾劳动部食品检验分析技术士技能检定(乙、丙级)之监评委员; 台湾教育部职业学校课程纲要专业科目之研修委员。 成就与荣誉: 荣获2011年度台湾国科会(现科技部)杰出研究奖; 荣获2010年度台湾中兴大学「兴大之光」; 荣获2007、2008、2009年度台湾中兴大学研究绩优奖; 荣获台湾中兴大学农资学院2005-2007学年度全院教师评鉴(教学、研究和服务):教学第一名、研究第一名(2008/8); 荣获台湾中兴大学产学智财营运中心创业育成组2009学年度绩优辅导老师奖; 荣获台湾中兴大学农资学院2005年度教学服务推广奖; 荣获台湾中兴大学2003学年度研究绩优教师奖。
  • 博士Mikheil Asatiani
    Mikheil Asatiani
    博士
    Mikheil D. Asatiani博士,出生于1980年8月,2009年毕业于以色列海法大学进化研究所,获得生物技术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格鲁吉亚农业大学。主要经历:2009-2010年,以色列海法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拉脱维亚国立木材化学研究所邀请研究员;2012-2013年,以色列海法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3年台湾台中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2015年,土耳其伊兹密尔博诺瓦爱琴海大学研究员;2016年,以色列海法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食药用菌生产、药用菌膳食补充剂的研究、药用菌的药用和药理性能评价、微生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木质素解构酶合成、增值产品(酶、生物燃料)中木质素的生物转化等。
  • 教授胡秋辉
    胡秋辉
    教授
    胡秋辉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导。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是食用菌加工与功能,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农业部“948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粮食科研专项等课题。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五年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2014-2018人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 教授清水邦义
    清水邦义
    教授
    清水邦义教授,日本九州大学农业学院农业环境科学系可持续生物资源科学部系统森林与林产品科学实验室博士,天然产物化学家。2000年毕业于九州大学农学院。2000年至2002年在九州大学创业商业实验室任博士后。2002年,他回到九州大学农业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14年,升任副教授。他的研究小组一直关注如何利用基于LOHAS(健康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概念的自然产品,并有相关的科学证据。研究领域包括:1)天然药物,2)天然化妆品,3)天然功能性食品,4)天然香氛,5)天然居住空间。主要从事植物的生物天然产物 (油橄榄、枇杷、面包树、日本柳杉)和食用菌(灵芝、猴头菌、杏鲍菇等)的开发。2006年获日本木材研究会进步奖,2014年获日本木材研究会奖。最近出版的关于灵芝的论文:Mass spectrometry-based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d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Lingzhi (Ganoderma lingzhi) during developmental stages. S. Dedi, S. Tamrakar, H. Suhara, S. Kaneko, and K. Shimizu. (2019) Molecules 24, no. 11: 2044. Lucidumol D, a new lanostane-type triterpene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Reishi (Ganoderma lingzhi). S. Dedi, Y. Amen, Y. Niwa, A. Ashour, A. E. Allam, and K. Shimizu. (2019)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33, no. 2: 189-195. Changes in triterpenoids and polysaccharides content in Ganoderma lingzhi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 Nakagawa, Q. Zhu, S. Tamrakar, Y. Amen, Y. Mori, H. Suhara, S. Kaneko, H. Kawashima, K. Okuzono, Y. Inoue, K. Ohnuki, K. Shimizu (2018)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72, 734-744.
  • 关于IMMC10

    国际药用菌大会是全球食药用菌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之一,素有食药用菌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之称,是国际食药用菌界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人士交流和互动的专业平台。   

    1999年美国Begell House出版社创刊了《国际药用菌》杂志(简称IJMM),是药用菌科研和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2001年,首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办,自那时起,国际药用菌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2003年,第二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泰国芭堤雅举办;2005年,第三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美国举办;2007年,第四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举办;2009年,第五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中国南通举办;2011年,第六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举办;2013年,第七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中国北京举办;2015年,第八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哥伦比亚举办;2017年,第九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意大利巴勒莫举办;2019年,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将再一次在中国南通举办。

    南通简介

        南通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紧邻上海,是著名的长寿之乡、体育之乡、教育之乡。这里依江傍海,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一山、一水、一人、一城、一桥,一菇,彰显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无穷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指导单位

    国际药用菌学会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活动主办方
    承办单位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
    科技部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部食用菌加工重点实验室
    经济菌物研究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协办单位
    江苏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
    中国中药协会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
    江苏安惠药用真菌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国家食用菌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苏省食用菌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支持单位

    国际蘑菇学会(ISMS)

    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学会( WSMBMP )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

    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

    国家黑木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专业媒体支持单位

    易菇网:www.emushroom.net

    灵芝新闻网:www.ganodermanews.com

    《食药用菌》杂志:www.emmushroom.com

    荷兰Mushroom Business杂志:www.mushroombusiness.com

    《韩国食用菌月刊》杂志:www.mushroom21.co.kr

    《俄罗斯食用菌月刊》杂志:www.gribovod.ru

    《菌物研究》杂志:yjjw.cbpt.cnki.net

    《中国食用菌》杂志:www.chinafungi.cn

    链菇网:www.fungicha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