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微信分享
第十届国际药用菌大会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主旨演讲嘉宾
  • 教授张树庭
    张树庭
    教授
    张树庭教授于1930年9月30日出生在中国山西省,现为澳大利亚国籍。1953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分别于1958年、1960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于1960年8月回香港任教於崇书院(1963年与新亚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1966—1967年攻读哈佛大学博士后,1969年成为东京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客座研究员,1972—1973年、1978—1979年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客座研究员。他是世界蕈菌生物学蕈菌产品学会的副会长,国际蘑菇学会(ISMS)执委会成员,以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香港微生物资源中心主任,同时也是隶属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国际蕈菌生物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 教授Solomon P. Wasser
    Solomon P. Wasser
    教授
    Solomon P. Wasser教授,博士。海法大学(以色列)进化研究所国际生物技术和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的主任;乌克兰国家科学院N.G.Kholodny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和真菌系的科学顾问。 Solomon P. Wasser教授出生于乌克兰,在乌克兰基辅的国家科学院N.G.Kholodny植物研究所获得高级学位。1988年被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1991年成为植物学和真菌学教授。1994年,他在海法大学进化研究所创立了国际生物技术和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从那时起,他就指导该中心的工作。自2000以来,他一直是海法大学(以色列)的全职教授。 Wasser教授是600本学术出版物的作者和合著者,包括57本书和15项专利。他在药用菌研究、真菌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是世界领先的,尤其是在高等担子菌方面。他在抗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卵巢癌)、药用菌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开发了许多药用菌品种的深层培养新技术,包括银耳肠系膜单倍体菌株、松茸灵芝、杏鲍菇、平菇、巴西蘑菇、鸡腿菇。新开发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抗糖尿病、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膳食补充剂。 除了他的科学研究之外,Wasser教授还开展了一些公共和社会活动。他是三种国际期刊《国际药用菌杂志》(美国)、《生物学》(乌克兰)和《国际藻类杂志》(美国)的创始人和主编。
  • 李玉
    中科院理学硕士
    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玉,中共党员,中科院理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中国菌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他几十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以创新成果为依托,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升级,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国家已授权发明专利16项。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较完整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对我国的菌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 教授Ulrike Lindequist
    Ulrike Lindequist
    教授
    Ulrike Lindequist教授,主修药学专业,并于1977年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的恩斯特 - 莫里茨 - 阿恩特大学获得药物生物学博士学位,她已获得药师执业许可。自1992年以来,她一直担任该大学药物生物学系的教授和系主任。她是格赖夫斯瓦尔德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IMaB)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96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该研究院院长。Ulrike Lindequist教授于2016年退休,但仍作为撰稿人、演讲者和审稿人活跃在相关领域,特别是药用菌领域。 Ulrike Lindequist教授主要研究蘑菇、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课题包括真菌和植物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的应用、真菌和植物药的化学和生物学分析、生物产品及等离子体医学和药学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包括研究物理等离子体对蘑菇培养的影响。 她发表了250多篇科学论文,几本专著和一些专利。她是《Biogenic Drugs》(E. Teuscher,M.Melzig,U.Lindequist“Biogene Arzneimittel”,于2019年出版第8版本)和《Biogenic Toxins》(E.Teucher,U.Lindequist“Biogene Gifte”,2010年第3版)的主要作者之一。她还是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也是一些科研组织和期刊的审稿人。
  • 教授张劲松
    张劲松
    教授
    张劲松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一流人才。现任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农业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他还担任国际医学真菌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真菌学会副会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曾任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6所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用菌保健功能成分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并参与了60多个国家、部、市级项目。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菌上,尤其是灵芝。对灵芝的种质资源和药用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国灵芝栽培种质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及相关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制约灵芝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灵芝品种混乱、子实体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等。发表论文290余篇(含SCI论文41篇),编辑3本书,制定了3项国家或部级标准,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保健品证书3项,食用菌新品种5种,获部级和省级科技奖励5项。
  • 教授Marin Berovic
    Marin Berovic
    教授
    Marin Berovic教授是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院化学,生物化学与生态学系生物 技术和生物加工工程教授。卢布尔雅那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古迹保护自然科学教授。 1989-2018年建立和管理欧洲联盟生物技术生物反应器工程课程、博士/博士后工程课程、世界主要博士后课程(14所欧盟大学+4个主要欧盟生物工业合作伙伴)。 2002年,国际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组织副主席(世界协会,15700人); 2005年,欧洲生化工程学会主席(5500人); 2005年,欧洲生物技术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成员(10000人); 《世界百科全书生活支持系统EOLLS》生物技术卷联合主编; 出版了11本生物工艺工程教材。 在22个国家的27所大学举办了40次讲座,参加了155个国际会议。 欧盟布鲁塞尔EC框架专家、纽约科学院、国际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组织、欧洲科学技术促进协会成员。 主要研究活动:1994-2015年领导5个教研组关于药用菌免疫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及并与中国北京、上海的研究机构进行双边合作。 所获荣誉: 1976年获 KRKA奖; 1984年获全国B. Kidric科研奖; 1988年获全国B. Kidric创新奖; 2012获国际创新奖。 邮箱:marin.berovic@fkkt.uni-lj.si,主页www.marin – berovic.si
  • 教授孙晓波
    孙晓波
    教授
    孙晓波,男,吉林延边人,1958年5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延边大学药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吉林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82.07-1988.09,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所长助理;1988.10-1990.10,日本北里研究所副研究员、访问学者;1990.11-2007.10,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2007.11-至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法人代表/所长。 主要从事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在中药创新药物开发及大品种二次开发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融合多学科开展了以三七为载体的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的创新性研究与产业化研究,推动了三七为主体的原研药上市后再开发新药、非药用部位开发,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目前已形成与多家企业大品种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的新业态。 主持及主要参加“973”、“863”、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等项目20余项;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主编及参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主持及主要参加的新药研制有30余项,创造产值近10亿元。
  • 教授杨宝学
    杨宝学
    教授
    杨宝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灵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肾脏药理学、天然药物的作用靶点与机制、新药发现与药效学评价。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已发表SCI论文118篇,连续四年(2014-2017)进入爱思唯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主编《Aquaporins》、《Urea transporters》、《实用临床药物学》、《药理学》等专著和教材。获授权专利7项。
  • 董事长陈惠
    陈惠
    董事长
    1964年2月出生,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著名企业家,被誉为“世界灵芝大王”。现任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养生协会会长、世界通商总会会长、国际药用菌学会执行主席、国际蘑菇学会执委会委员、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国家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江苏省食用菌协会会长。
  • 教授吳聲華
    吳聲華
    教授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部门,台湾台中404。 电子邮件: shwu@mail.nmns.edu.tw; 传真: +884-4-23258684; 电话: +884-4-23226940 ext 503; 台湾台中中兴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合聘教授。 专业: 担子菌门木腐菌(真菌)的分类。 他对灵芝、樟芝、桑黄等药用真菌提出学名修正。 教育经历: 学士学位,台中市东海大学生物系, 1983; 硕士学位,台中市东海大学生物系, 1985; 博士学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植物系, 1990。 职业经历: 台中市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研究部副主任(1991-1997); 台中市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学组主任(1997-2006); 中华真菌学学会理事长(2008-2009)。 荣誉与奖励: 获得Phi-Tau-Phi学者荣誉学会会员,1985。 编辑: 《真菌科学》主编,1995—1999年; 《真菌学》副编辑,2002-2003年; 《收藏与研究》编辑,1997—2004年,2008—2011年。
  • 教授胡秋辉
    胡秋辉
    教授
    胡秋辉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导。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是食用菌加工与功能,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农业部“948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粮食科研专项等课题。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五年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2014-2018人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 主旨演讲

    第十届国际药用大会主旨演讲:

    1)Solomon P. Wasser教授(以色列/乌克兰)

    Are Mushrooms Indeed Medicinal?(蕈菌真的能作为药用吗?)

    2)李玉院士(中国)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inal Mushrooms in China(中国药用菌的历史和发展)

    3)Ulrike Lindequist 教授(德国)

    On the Way to an Evidence-Based Mushroom Therapy - What Can Be Done?  (蕈菌治疗学的循证之路 —— 我们能做什么?)

    4) 张劲松研究员(中国)

    Study on Key Problems of Ganoderma lucidum Industry Development (灵芝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第297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菌物大健康产业论坛主旨演讲

    1) Marin Berovic 教授(斯洛文尼亚)

    Advances in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Fungi Biomas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unds in Bioreactors  (生物反应器中药用真菌生物量及药物化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2) 孙晓波研究员(中国)

    Thinking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药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思考)

    3) 杨宝学教授(中国)

    Protective Effect of Ganoderma lucidum Extract on Liver and Kidney and Its Mechanism (灵芝提取物对肝肾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 陈惠先生(中国)

    Practicing and Thinking o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Medicinal Mushrooms Industry (关于创新驱动药用菌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5) 吴声华教授(中国台北)

    Scientific Binomial of Lingzhi (Ganoderma lingzhi), Sanghuang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and Niuchangchi (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灵芝、桑黄、樟芝的学名

    6) 胡秋辉教授(中国)

    Comparison of the Bioactivity between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and Cordyceps militaris Based on AOM/DSS-induced Colon Cancer Mice 基于 AOM/DSS 结肠癌模型探究冬虫夏草与蛹虫草生物活性作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