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参会者画像之前,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什么是用户画像,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来说,用户画像就是与该用户相关联的数据的可视化展现,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用户标签化。用在参会者身上也是如此,对于活动主办方来说,参会者的画像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海量数据的标签,根据参会者的目标、行为和观点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每中类型中抽取出一些典型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就形成了一个人物原型。
目前很多企业在举办会议活动时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进行会议整体风格调性的定位,不知怎么能够吸引参会者报名,对于投放渠道有着比较模糊的概念等等,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需要结合受众群体的需求特征以及爱好,去优化自身的会议活动营销方案。
当前,市场经济越发从粗放式到精细化,将参会群体切割成更细的形象,经常举办会议活动的企业也明白,需要确定好参会者受众才是开启会议活动策略的第一步。如果说传统线下广告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大概确定一个人的社会背景,那么,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隐藏在幕后的用户拥有太多可能性,因此在互联网营销逐渐占据主流的时代,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人群画像愈加重要。
用户画像的架构
不同业务的画像标签体系并不一致,这需要根据数据和会议活动目的性的提炼。
参会者画像一般按业务属性划分多个类别模块。除了常见的人口统计,社会属性外。还有参会者消费画像,参会者行为画像,参会者兴趣画像等。具体的画像得看具体的会议活动的特性,像学术领域,会有用户的学历以及论文要求等。消费领域会有商品的类目偏好、品类偏好、品牌偏好,不一而足。
企业举办的会议营销活动越多,参会者的画像会越复杂,例如针对客户或是经销商,企业会专门开办一些私密的会议活动,外界是不进行大规模宣传的;而针对新用户,企业往往会在全网多渠道、全方位的进行宣传,以便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本次活动。
1.参会者特征细分
在举办一场会议活动前,需要对企业现有的客户以及潜在用户的特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要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针对哪些参会者。这些统计的信息必须是多维度的,包括年龄、性别、爱好、特征等。知道这些信息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来深度挖掘自己的参会群体,形成对参会者的基础认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维护。
例如,一场关于游戏开发大会的主办方做出来用户画像就是,年龄在15-35岁之间,性别70%为男性,爱好是喜爱游戏喜爱编程。
2.参会者价值细分
将目标群体先分为四类群体
第一类是企业的头号粉丝,购买企业的产品同时也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线上/线下活动;
第二类为参加过企业组织的活动,对企业有一定了解的参会者;
第三类为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参与过企业组织的任何线上/线下的活动;
第四类为完全对企业不了解的人。
针对以上这四类人群,我们做出来的客户就能划分为三个价值区间:高价值参会者、低价值参会者、中间参会者。针对不同价值的参会群体,活动组织者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与策略。
3.参会者需求细分
每一场中大型会议活动不能单单只针对一种年龄段的用户,也不可能只是针对一种类型的用户,所以活动组织者在对参会者宣传种也可以针对不同的策略,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参会者的需求进行简单划分,有些参会者需要的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荣誉展示;一些参会者仅仅只是为了学习;还有一部分参会者是为结交人脉资源,所以不同参会者的需求状况活动组织者均需要一一满足。
4.针对性的推广和维护
在对参会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后,就要开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了。首先,可以根据参会者对企业的了解情况和熟知情况划分为高价值客户、中间客户和低价值客户群组;然后根据参会者的细分特征情况得出其参加本次会议活动的最大动机和需求;最后,再分析不同价值区间和不同年龄层参会者的基本特征。
根据分析的结果,活动组织者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目标参会者的价值及分层结构,并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维护,同时,也可以得出高价值参会者与中间参会者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去寻找对应的渠道进行推广和宣传,这样可以增加报名率以及在会中营销的转化率。
根据“二八定律“,企业80%的收入来自20%的客户,对于会议活动营销同样如此,针对这些高价值的参会者,活动组织者就可以进行锁定,多分配一些人力和财力来进行维护;而对于中间客户,活动组织者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开发他们的潜力,争取让他们能够转变为自己的高价值参会者群体,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利润;对于低价值的甚至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负利润的参会者,做好基础的服务即可。
对活动组织者来说,有效地识别客户价值,并且能以最快地速度响应,为其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留住参会者,充分发掘参会者的价值,创造更多的利润。